
6月2日上午,中法计算与应用数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70多名中法数学家共聚一堂,深入交流探讨计算及应用数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成果和未来挑战。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Bruno BISSON、我校校长朱崇实、法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Norbert PALUCH、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鲁荣凯、厦门市外办副主任黄峰等参加了开幕式。
朱崇实在致辞中说,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厦门大学是中国最重视数学的大学之一。学校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数学人才,陈景润教授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探索及“1+2”的解答,迄今为止还是这一数学领域做出的最杰出的工作。
朱崇实表示,厦门大学十分重视与法国高校的交流合作,与法国的多所高校在化学、数学、经济、人文、语言等方面建立了深入而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他衷心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我校能加强与法国高校在数学领域的合作,促进我校数学教学和数学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中法两国大使馆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的活动之一,研讨会汇聚了中法两国计算与应用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石钟慈、徐宗本、袁亚湘、陈永川,法国科学院院士Philippe G.Ciarlet、Alain Bensoussan、Olivier Pironneau等。为期四天里,这些中法数学家们将集中研讨数学建模、分析和计算及其应用的前沿热点话题,并寻求加强中法两国同行之间的学术联系,为未来两国数学领域的合作打下基础。
(文\李静 林智雄 图\潘万华)
视频链接:http://tv.xmu.edu.cn/show-7-742.html

同步新闻:
中法首个数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
中法两国第一个数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中法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也于当天举行了签字和揭牌仪式。
据介绍,该实验室由中法的七家单位联合发起组建,其中,中国有三家,分别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中心(简称高校数学中心);法国则是以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为牵头单位的四家。
今后,中法数学家将借助这一平台联手进行应用数学领域特别是偏微分方程、数学建模、科学计算、数值模拟等跨国跨学科研究和项目攻关。我校作为高校数学中心的成员单位之一,也将借助这一平台承担课题参与研究,为发展中国的应用数学,为促进中法在数学方面的交流与协作,作出积极贡献。
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许传炬说,应用数学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在物理、化学、生物、航空航天、海洋、医学、金融等众多领域均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他说,其中的奥秘便在于——数学建模以及科学计算。“借助数值模拟,可以把原先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物实验‘搬’到计算机屏幕上,通过高性能计算模拟,真实呈现相关过程和结果。”
许传炬举例说,数值模拟和科学计算最成功的应用例子之一是计算力学:通过数值仿真,很大一部分的飞行器设计和气动、结构力学分析已无需通过昂贵的实物实验来完成。
(文\李静 图\潘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