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了解才能不盲目
2013年7月,正在填报高考志愿的徐同学遇到了个小难题,虽然向往经济,但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并不是非常明白金融、经济、财政、统计、国贸的具体区别。翻开高考志愿填报手册,发现只要填报大类,开心地填下经济学类。
和小徐一样,被录取到厦门大学的4730名学子是直接在大类中进行选择的。作为国内最早进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改革试点的高校之一,我校在2013年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从2012年的60个大类缩减到 39个。
2013年9月,徐同学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厦门大学,大一这一年,和经济学类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等课程。
我校的“大类招生”一般遵循“一个学院按一个专业大类进行招生”的原则,秉承“精英教育”的理念,打通专业界限,推进各专业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2014年4月,徐同学不仅学习了一些公共基础课程,还上了几堂入门专业指导课程,对经济学类的各个方向有了进一步体验和感受,他发现他更喜欢财政学,决定在大二的时候选修这个方向。
我校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新生研讨课、本科生导师指导等形式,让学生对学科专业及其发展前景、社会需求有进一步的了解,推动学生在兼顾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专业。和小徐一样,分流到39个大类的大一新生,将在98个小专业(方向)中进行选择。
领域精英vs技术匠人
“我刚开始还不理解,为什么学广播电视还要学古典文学、心理学、广告学这些课程”。在比较早采用大类招生的新闻传播学院,已经大三的刘同学经历大一的通识教育和大二的专业培养。“现在才发现,要成为一个好记者好编导,仅仅读好本专业是远远不够的,要有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打底才行。”
“大类招生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专业合并在一起招生,而是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培养要求、目标定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通过大类招生,展开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之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的持续发展,进行专业分流,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多样化’的人才。”招生办主任吴国瑛介绍到。
大类招生只是个开始,大类培养才是目的。入学后一到两年时间的通识教育,其实是在搭建广义上的专业领域体系。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一个学科的应用不可能完全脱离其他学科。在通才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能让学生拥有更多元的思维,进行多样化的思考与创新;能意识到发展的方向,建立起“既见枝节,又见全貌”的大局观。潜下心打造扎实的综合基础,在以后的专业领域才能走得更远;培养出的不仅仅是普通的技术匠人,而是能创新懂大局的领域精英!
决心改变只是个开始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专业招生弊处多,大类招生帮你忙”,公共卫生学院一辩高同学的开场白引来全场掌声,这是2013年新生辩论赛“实行大类招生是否利大于弊”的辩论现场。在随后的攻辩环节中,双方争锋相对。反方提出:“在专业分流时,会因为成绩的竞争,而导致一些同学没办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正方随之应对:“让一个学生花一两年时间,在一个大类中认知、参与、感悟各个具体的专业后,确定自己的选择进而努力。这样的竞争让努力有了必要,而这种努力的结果又可以造就一种实力上提升。难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我们是断不能因为主观上的情绪而去忽略客观上的有利!”
“尽管大类培养施行还不到一年,但从具体成效看,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正悄悄发生一些变化:虽然增加了低年级学生的压力,但也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学习;推进了高水平教授为低年级本科生上课,强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教务处处长计国君说到。“当然,在改革初期,也存在一些担忧。其中目前最受普遍关注的,就是如何保证学生公平公正公开地分流。” 计国君坦诚谈到。“所以,我们在多方征集学院意见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高考、学生入学后成绩以及学生志愿三个因素,形成《厦门大学大类招生的学生选择专业暂行办法》,对学生选择专业的程序做了详细的说明。”
决心改变只是个开始。从39个大类细分到98个方向,涉及四千多名学生,几千门课程,千头万绪需要理清。虽然前行的步伐才刚刚迈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看到通识教育的初衷、专业培养的善意。今天的仔细斟酌是为了以后的公平公正,今天的不急功近利是为了以后的水到渠成;因为,这终究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漫漫征途。
(文/宣传部 黄伟彬 漫画设计/艺术学院 崔祥松)
【微声音】
@catpeifar:我学的是新闻传播大类,喜欢~通过一年的学习可能对未来可能选择的专业有了大概的了解~还学了心理、美学、表达这些课程~支持这种培养方式!
@托特纳姆热刺官博:当年整张志愿表就只填了个厦大法律系,就这样上了
@aieoruiq:这一年虽然忙碌,但收获不小。那些专业的入门课程,真的是打开了我的眼界。一番了解,也一番折腾,我总算想明白我要选哪个方向!
@机智智智智的大鲸鱼-bryanter:还有39天啦!!!厦大我来啦!
@丝瓜拿铁:大一非常苦逼。图书馆已被大一占领
(“改革微聚焦系列报道”新闻线索电话:2187323,曾老师;邮箱:xdtk@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