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4日,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2013年年会在翔安校区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大楼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新涛院士,中科院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孙予罕,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威教授、首席顾问冯孝庭教授和主任胡迁林教授,厦门市发改委高新技术处处长唐成器,大唐国际等行内知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以及我校万惠霖院士、赵玉芬院士和田中群院士,学校科技处、化学化工学院相关负责人在内的7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醇醚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展大计。
会议首先由李建发致辞,李建发代表学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拨冗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李建发指出,厦门大学在新型高效绿色催化剂和催化工艺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研发基础和实力,充分利用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走出一条“煤油气并举、燃化塑结合”的中国特色能源化工之路,在蔡启瑞院士的带领下,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业内公认的成果。李建发希望各位专家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发展多提意见和建议,帮助国家工程实验室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会议举行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副主任的换届聘任和增聘技术委员会委员的敦聘仪式。聘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袁友珠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系主任陈秉辉教授为实验室副主任,增聘郑兰荪院士为技术委员会委员。
随后,袁友珠向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汇报了国家工程实验室2013年度工作进展。袁友珠在汇报中说,一年来,国家工程实验室已全面完成了国家发改委批建的各项任务指标,实现了从“边建设边运行”到“以运行促建设和促发展”的全面转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目前拥有5000 多平方米研发大楼和600 多平方米的工艺与过程放大平台;在科研成果方面,2013年度,国家工程实验室新增研发经费5000多万元,申报发明专利23项,获授权专利28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7篇,有甲醇合成催化剂、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催化剂等2项技术进入中试或试产;在人才引进方面,2013年度,国家工程实验室吸纳了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人等高水平人才的加盟,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研发实力。最后,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袁友珠还分析了目前工程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困难,并有针对性提出下年度的工作计划。
理事委员们认真审议了国家工程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对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成效予以充分肯定,肯定了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学科优势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科研和产业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希望要紧扣国家新一代煤化工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继续在新形势下大力改革,继续做好技术研发创新。最后,万惠霖院士就大会的讨论发言做了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对国家工程实验室所取得成果的肯定以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今后要将如何选题和着眼解决燃料化工领域的共性问题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发展。
利用会议间隙,李建发在学校科技处、化学化工学院等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关键材料工程实验室调研,赵金保教授汇报了实验室建设情况,特别介绍了实验室与中航锂电合作开发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高安全性隔膜的产业化情况,李建发肯定了实验室建设成绩,指出实验室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场地和资源,注重产业化,树立做大事决心,形成集聚人才的效应,早日建成国家级大平台。
会后,理事委员们专程参观了翔安校区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大楼和工程房。
(科技处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