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人文学院举办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

12月16日至17日,“中华文化的跨境传播: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论坛”在人文学院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讨论伴随近现代以来中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而产生的中华文化跨境传播的历史现象以及考察在不同移居地的社会历史脉路下所形成的、不同地域华人社会文化的在地发展形态,探究未来研究海外华人文化如何既作为所在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又丰富中华文化的外延与内涵等课题。

论坛开幕式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炳华主持,我校副校长詹心丽致辞说,厦门大学作为孔子学院总部南方基地,12月初刚刚获得国家汉办批准,将建设中国孔子学院院长学院。目前全球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60多个孔子课堂,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华文化,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跨境传播的研究探讨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

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支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我校国学研究院正参与中国国学中心的《中外文化交流特展主题研究》课题组工作,他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步伐,世界正朝着文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国际文化交流趋于频繁、密切,内容也日趋丰富,中华文化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下的跨境传播应该更深入的交流探讨以利于多元文化的深入对话。

开幕式后进入专家主题发言阶段,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大陆的滨下武志、陈春声、庄英章、郭振羽、陈志明、刘宏、李元瑾、李明欢、曾玲、张侃等二十余位在该领域顶尖学者就中华文化在跨境传播发展中的主体、路径、机制、前景等特别是关于海外华侨华人的跨境流动的原因与影响、近现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变迁对儒学在海外儒学的传播及影响、中华文化与日本社会、东南亚华人移民与文化遇合、欧洲华人后代“根”文化、侨居国的政策与中国观的变迁,侨乡的传统与本土现代性等课题进行了广泛地深入地探讨。

论坛举办的形式有别于传统的研讨会。在两天的时间里,前一天半是学者的报告与主持人的点评及提问。17日下午则为圆桌会议。圆桌会议提出“文化中华”研究框架,并反思与讨论杜维明教授上世纪九十年代所提出的“文化中国”概念。学者们一致赞成,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当前“全球中有地方,地方中有全球”,2013年的亚洲更是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时代,中华文化的跨越传播媒介与路径越来越多样,面对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应以更加开放与多元的视角讨论中华文化跨境传播的课题。

闭幕式由人文学院副院长王日根教授主持,人文学院院长周宁教授致辞,指出此次论坛主题与我校人文学科的学术传统与学科优势密切相关,厦大人文学科发展重要的立足点是从东南沿海出发,面向海洋,面向整个亚太地区,从而走出去,面向世界,形成对整个世界历史与文化的认知与发展,进而在全球化的时代,谋求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人文学院 戴美玲)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