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吴奇博士应我校邀请到访化学化工学院。11月3日晚19:30,吴奇院士在化学报告厅为师生作了题为“同年轻老师和学生们探讨如何读书和研究”的第460期南强讲座。讲座由副校长孙世刚教授主持。
吴奇院士以“什么是研究?”这一话题开场,旁征博引、追溯历史并联系现实社会,指出研究就是“找到和解决重要的问题”,从而引出了研究生就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本事”,年轻导师作为教育者的“培养学生能力”和作为研究者的“解决科学的问题”的双重职责。他指出,研究生要学习掌握读书(寻找问题)、思考(设计问题)、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者之间循环往复就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年轻老师要善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从学生那里学习新的知识,“要做导师不要做老板”。年轻教师应该崇尚“自己的最大成就在于让学生成为栋梁之材”的师道精神。随后,吴奇重点就科学研究中的严谨态度与方法,课题团队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科研人员应具备的人生目标与胸襟以及实验技能养成、安全管理和论文写作等话题,与同学和老师们进行了探讨,以“把每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好就不普通,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这样朴实的话语勉励科研工作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吴院士语重心长的指出现代研究者"批判性思维"的极端重要性,阐述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并向同学们提出了“虚心学习、团结互助、心胸开阔、荣辱不惊”的人生建议。在讲座互动环节,吴奇院士深刻而又不失风趣地回答了师生们的现场提问。最后,吴奇以一句“中庸做人,勤奋治学”作为结束语,勉励与会师生们。
作为世界上最权威的光散射专家之一,吴奇以其在高分子溶液,网络,凝(冻)胶,纳米粒子和自组装方面的杰出成就蜚声海内外。然而今天,吴奇却不光是以一个研究者,更是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博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近三百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许多学生席地而坐。吴奇院士两个半小时的精彩报告,不时引发场内频频掌声和笑声,更留给师生们深刻的人生启迪与思考。
(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