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2009年海峡两岸海洋环境监测及预报技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1日 来源:

近日,由我校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台湾成功大学水利与海洋工程系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室联合主办,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和教育部-福建省海洋环境科学联合重点实验室协办的“海峡两岸海洋环境监测及预报技术研讨会”在曾呈奎楼206顺利召开。会议发起人之一洪华生教授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陈力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黄世峰,海洋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吴立武、副院长黄邦钦等人出席了开幕式。

陈力文首先代表厦门大学向远道而来的台湾学者,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省海洋渔业厅及到位的同仁和同学致予了热烈的欢迎。并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海洋灾害如海浪、盐水入侵、台风及其引发风暴潮等等频繁发生,给海峡两岸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及物质损失。因此海洋环境监测及预报技术的研究对于生态灾害预警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海事救助等等至关重要。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台湾成功大学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是海峡两岸在该领域研究的学术重镇,海峡两岸,一水相隔,一脉相承,借此机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合作,共谋海峡两岸人民之福祉大业!此外,许泰文教授和黄世峰也分别代表了台湾代表团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讲话,双方均表达了海峡两岸学者诚挚合作的愿望。

会议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30位同行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环境监测及预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会议主题,聚焦“波浪、海流、台风、风暴潮”,针对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海洋模式研究”、“台风及相关过程”、“海峡生物地球化学”及“两岸合作之探讨”五个议题展开研讨,23人做了主题演讲。与会学者就台湾海峡波浪的特性(波高、波段、波向)、波浪的探测技术(浮标观测;HF雷达、HFSWR雷达、X-band 雷达、航海雷达)和计算模型模式(NWW3、SWAN)研究及应用;海流的数值模拟及预报系统研究;台风及风暴潮的数值预报模式和预警决策系统研究;海洋观测与灾害预警报体系建设等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在最后的“两岸合作之探讨”议题上,两岸学者集思广益,踊跃发言,并依据双方优势达成以下合作共识:顺应当前时势,先从解决两岸最为严峻的“台风灾害”着手,即台风灾害的预警和预报;台湾海峡海上通航环境监测与预报如海事救助、海上旅游和娱乐舒适度及安全;台湾浅滩-澎湖渔场环境监测与预报;构建海峡两岸浮标观测网,借台湾学者近二十年的成功经验加快“海西”浮标观测之硬件建设;双方科研人员交流及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定期的学术研讨会,初定每年一次,双方轮流承办;双方合作申请科研项目。希望借此机会,透过海峡两岸之实质性科研合作,迅速提升海峡两岸海洋环境监测及预报技术的研究应用水平、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之能力,以保障海峡两岸海域活动及民生安全之大计!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水英)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