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在克立楼报告厅举行闭幕式。本届论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于今天落下帷幕。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杨辉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上,与会代表通过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宣言》。宣言提出,两岸大学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步推进两岸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高等教育优势互补;积极创建两岸大学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有效拓展海峡两岸高校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扩大交流的层面,深化合作的内容,创新交流与合作的模式,开创两岸高校办学资源共享的新局面;加强两岸高校科研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高校的学术水准和整体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与交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模式和管道,寻找和平发展主题下两岸一流大学的共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卓越贡献;充分发挥两岸高校优势,增进两岸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等的良性互动,共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推动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两岸人民福祉、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做贡献。
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福建教育厅厅长鞠维强发言说,本次论坛在两岸高校共同努力之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果。与会代表均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以教育交流为平台,不断开拓两岸高校教育合作的领域。本次论坛营造了精彩、和谐、热烈的良好氛围。鞠维强归纳了本次论坛的三个特点。第一,名人荟萃,群星璀璨。与会代表来自两岸名校,来自各个研究领域,各位代表的演讲图文并茂,精彩纷呈,大大提升了论坛的品味。第二,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本次论坛紧紧围绕两岸大学交流合作和大学办学理念、社会责任两个主题深入探讨和交流,表现了两岸大学校长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的迫切要求。第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内容上,与会代表准备了丰富的发言材料;形式上,论坛不仅采取座谈的方式,而且安排了实地考察,形式多样。
台湾政治大学校长吴思华发言说,由于主办方的精密筹备,本次论坛非常成功。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让大学校长们收获良多,这对于准备承办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的政治大学来说,无疑是压力和挑战。吴思华说,大学最大的社会责任是为美好的未来社会做准备,因此大学应当持续不断地创造有助于解决未来人类问题的前沿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未来社会的领导人才和中坚干部。如何培养出具有文化认同、自我学习能力、高度自信心、责任感、高尚品德、国际视野的年青人,是大学共同的责任,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两岸大学的交流合作方面,校长们达成较多共识——“不应只说,而应当做”。如果两岸大学能够充分合作,让中文在未来世界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对中华文化的宣扬,对以中文为基础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会发挥更长远的影响力量。吴思华最后热情邀请各位校长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到政治大学做客。
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首先以“相对论”打趣,“和好朋友在一块,时间过得特别快。一天没有24小时,大概只有14个小时。希望两年时间快些过去,我们可以再聚首台北。”朱崇实感谢各位校长带来的经验和智慧,使我校受益良多。朱崇实说,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植根于社会,但又必须能够引领社会向前进。这两天的讨论中,校长们的真知灼见将对两岸大学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将会使得两岸大学更好地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更好地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两岸人民的福祉。朱崇实希望两岸大学之间不光是在论坛,任何时候都要加强互访与交流,欢迎台湾高校经常访问厦大。
据悉,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将于2010年在台北举办,由台湾政治大学主办。
(宣传部 王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