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7日,四川彭州一中学生曹维收到了来自我校的《录取通知书》,打开通知书的信封,由财政部、教育部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厦门大学学生资助申请须知》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呈现在曹维眼前。
曹维是我校今年免试录取的新生。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就毫不犹豫地来到了彭州救助站当了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搬送救灾物资。因表现突出,被教育部评选为第三批“抗震救灾优秀少年”,他也因此获得了保送到厦大的机会。
“现在申请表格和相关证明材料我都已准备完毕,”电话的那一头,曹维告诉记者,从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起,我校学生处已有好几位老师打电话给他,嘘寒问暖,并委托厦门市支援彭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陈顺龙送去了1000元的交通补贴,“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与曹维一样感觉到温暖的还有其他44名来自地震重灾区的厦大新生。
高考结束后,一份来自地震重灾区的新生名单就被放在了我校学生工作部门、学生资助机构和相关学院负责人的桌子上,学校明确要求各单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前介入,了解每一个灾区新生的情况和实际困难,及时提供帮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校学生处处长林东伟介绍说,厦大还为每位地震重灾区新生准备了价值1000多元的“爱心大礼包”,包括100元电话卡,100元生活用品购物卡,免本年度的教材费,免费军训服装,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应急生活费500元,并为自愿参加学生人身团体保险的灾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本年度全额保费。
此外,学校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来自灾区的新生都能顺利入学,安心学习和正常生活,如,在“绿色通道”工作站旁开辟“特别通道”,专门为灾区新生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实施国家对受灾学生的助学政策,针对生源地为重灾区的学生,免除2008年秋季至2009年春季这一学期的学费;将灾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范围;各学院指定辅导员对灾区新生实施“一对一”帮助;为灾区新生提供大量的勤工助学岗位等。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其实,不仅是对于来自地震灾区的新生如此关心,学校把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放在心上,坚守“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在新生报到处设置“绿色通道”,对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 “奖、贷、助、补、减”和勤工助学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五年来,已累计有近4000 名家庭贫困学生经此通道顺利报到注册。
校党委副书记辜芳昭表示,近年来,厦大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坚决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学校坚持每年从本专科生学费中提取不少于22%的经费,用于资助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今年新生,学校已认真制定了助学工作方案,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特别是地震重灾区新生顺利入学。
今年除了依照惯例设立绿色通道外,学校还将拨专款10万元,用于资助入学时生活没有着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他们顺利入学、正常生活和安心学习。
开学后,学校还将把助学工作作为新生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新生教育周”课程,届时,各学院将向学生详细解读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和措施,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精心编印了《厦门大学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宣传手册》,将发放到每位家庭困难新生手中,使他们更具体地了解各项资助的申请流程。
(李 静 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