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近两百位两岸大学校长聚首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06日 来源:

9月6日上午,以“大学办学理念与社会责任”和“两岸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开幕,近两百位两岸校长、副校长齐聚一堂,共商两岸间高校交流与合作。

在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常委、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陈明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孙亚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陈桦,厦门市政协主席、教育工委书记陈修茂,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在主席台上就坐。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鞠维强主持开幕式。

吴启迪首先致辞,她说,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海峡两岸同文同种,教育制度一脉相承,虽然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各具特色,但也具备许多相同的特点。在两岸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两岸教育界应进一步增加相互间的了解,实现两岸大学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携手共进。

孙亚夫说,在两岸合作交流中,教育界的交流十分活跃,成效显著,形式日益多样,内容日益丰富,专业日益扩大,形成了大覆盖的格局。目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构建两岸和平发展的新框架和新局面。孙亚夫指出,构建两岸和平发展需要探索和实践,更需要两岸人民共同参与,努力奋斗,我们将继续实行和充实,积极推动两岸教育交流的政策,为提升两岸和平发展新水平做出新努力。他认为,在两岸的教育交流中,应该弘扬中华文化这条主线,使中华文化为更多的两岸青年所认同。

陈桦介绍了福建省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她说,全省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合作交流的先行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目前,福建已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对台教育交流合作态势。真诚希望两岸大学进一步携起手来,顺应潮流,先行先试,加强合作,共促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两岸大学之间交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真诚分离彼此办学经验,构建平台,扩大往来,促进两岸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全面交流与合作。

陈修茂说,本次论坛,对提高两岸高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两岸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繁荣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促进两岸学术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衷心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各位高校校长加深对厦门的了解,建立友谊,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厦门市非常愿意与海峡两岸的高校一起共同努力,为共同发展两岸的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周远清指出,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是大学办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力量所在,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的文化积淀。两岸的合作与交流,教育应该先行。共同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是两岸大学共同发展的根基。虽然近年来两岸在交流合作上取得一定成绩,但更需要广泛和深入地推动发展,相信两岸之间共同的文化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割裂和阻断的。

李嗣涔回顾了两岸教育交流的历史,他说,两岸教育交流已经从个人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多渠道的大规模态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岸青年学子的互动和移动将会更加频繁,两岸教育交流将会更加蓬勃,两岸教育界应当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全球化的浪潮。

朱之文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大学已从相对封闭到置身于社会生活的中心,其功能和使命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作为最高学府,从为少数人提供专门训练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学术的象牙之塔到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从相对封闭到置身于社会生活的中心,其功能和使命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充分发挥对台交流方面的“五缘”优势和“先行”之便,率先开展台湾研究,率先推进对台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祖国大陆与台湾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前沿平台,目前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期待两岸大学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的机遇,携起手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共创双赢。

随后,李嗣涔、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台湾成功大学校长赖明昭、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台湾师范大学校长郭义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台湾中山大学校长张宗仁、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和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分别做了主题发言。许智宏、台湾政治大学校长吴思华和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联席主持了主题发言会。

(陈 浪)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