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漳州校区在主楼大报告厅举行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上,从四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第一线归来的两位老师:我校医学院副院长齐忠权教授、校区辅导员朱洁老师与在场师生分享自己参与抗震救灾的点滴感受,诠释大爱凝聚的力量。
校长助理、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巧萍,党工委副书记梁卫中、管委会副主任黄田,校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600多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王巧萍主持。
报告开始前,到场全体师生起立,为在大地震中死去的同胞默哀。
心灵的震撼 人生的洗礼
“报效祖国靠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实际行动”,作为厦门市首批抗震救灾援川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齐教授与厦门援川医疗队于5月16日抵达成都并立即投入救治工作。齐教授与领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张振清一起,率领全队,负责重灾区2市5镇50个自然村,总人口110000人的医疗救治任务。在时有余震和泥石流发生、缺水断电的情况下,医疗队共完成手术54台,抢救危重病人28名,救治伤员700多名。
“生命权是最大的人权”,当说到救治的700多名伤员中没有一例交叉感染及死亡时,齐教授露出了自豪和欣慰的笑容。他特别提起在临时搭设的手术台上成功为一位脾破裂的病人实施手术的过程,“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负责”。
在灾区的15天里,齐教授及厦门援川医疗队一直奋战在十分艰苦和危险的地方,经历着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困难,“我时时被身边的同胞,尤其是共产党员表现出的忘我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而深深感动,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无比自豪”,齐教授发自肺腑的话语,博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齐教授特别提到,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正确的指挥部署,卫生部对抢救伤员、防疫救治工作的有序指挥,全体同胞团结友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能有抗震救灾的迅速、得力和有效进行。
我们在一起
作为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第二批队员,朱洁老师于6月5日抵达都江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她从灾后都江堰市民生活、志愿者工作、感人故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着她不平凡的救灾之行。
“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组织开办了阳光心理学校,通过组织团体游戏、开通阳光心理热线、发放《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手册》等途径帮助灾民解决心理难题”。
朱洁欣慰地说到:“我们真的很高兴,很多人在我们的帮助下恢复心理健康,走出地震阴影!”在与大家分享志愿者们经历的感人故事时,她一度哽咽失声,“我真的希望灾区的人民坚强勇敢地面对灾难,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发言,其中一位药学专业的男同学表示毕业后想到四川的农村从事医疗工作,齐教授赞赏这位同学的选择,并对他现在和将来的规划提出了建议;一位四川籍的同学表示将在暑假回家后,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当地父老乡亲作心理救助,她的想法得到了朱洁老师的肯定。
王巧萍高度赞扬了齐教授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赞扬了朱洁老师身上体现的我校新一代辅导员的优秀品质。她号召师生们以两位老师为楷模,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求真务实、团结战斗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报效祖国的真本领。她希望大家携起手来,与灾区人民心连心,重建美好家园。
整场报告会凝重肃穆,许多师生潸然泪下,报告会结束后,师生们全体起立,目送两位老师离席,热烈的掌声在报告厅久久回荡。
(漳州校区学生记者站 何俊 周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