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中华教育长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1月5日,全国首个以教育为主题的景观园区——厦门中华教育园隆重开园。当天上午,教育部,省、市主要领导,来自海峡两岸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我市大、中、小学学生代表和金门的学生代表1000余人一起见证了这一时刻。当天下午,领导和嘉宾们汇聚我校,在中华教育传统座谈会上畅所欲言。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赐贵,我校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朱崇实,香港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郑耀宗出席了开园仪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座。
厦门市政协主席、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修茂主持开园仪式。刘赐贵在仪式上致欢迎辞。他说,中华教育园融文化体系于园林景观之中,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教育发展的光辉历程和独具特质的文化风貌,对于加强两岸交流,学习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赵沁平代表教育部对中华教育园的开园表示祝贺。他说,厦门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历来尊师重教。倾力打造中华教育园是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又一力证,是厦门市建设“教育之城”、“文化之城”,不断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又一力作,是中华园林史上的一个创举。
赵沁平、何立峰、汪毅夫、刘赐贵共同启动中华教育园开园水晶球。与会嘉宾步入中华教育园参观,并参加了在园区核心建筑杏林书院中举行的开讲仪式。仪式由朱崇实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王炳照教授、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单文经、我校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相继上台讲演。
中华教育园位于园博园西北角,共有经典情景园、圣贤纪念园、教育历史纵览园、名校风华园、教育采撷园、国际教育交流园等6个分园。除了尚在建设的名校风华园外,其它5区都已对游客开放。整个园区以“园林”的特殊表现形态和文化载体,精心选择中国历代教育典故、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制度、教育活动等内容,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教育传统和悠久灿烂的教育历史。园区建设得到了国务院、教育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校教育研究院也参与建设,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潘懋元教授、刘海峰教授和张亚群教授等教师始终参与其中,为园区的建设献计献策。张亚群教授还是市政府委托课题“中华教育园”专业设计项目的负责人。
当天下午,中华教育传统座谈会在我校颂恩楼215举行。赵沁平、汪毅夫、陈修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聪、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施祖美、厦门市教育局局长赖菡等领导,郑耀宗等专家学者和我校校长朱崇实、副校长邬大光,文科资深教授、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我校常务副校长潘世墨主持。
陈修茂在致辞中说,教育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兴邦大计,也是惠及全民的事业。相信在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倡导下,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将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赵沁平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大学应当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要下大力气,努力营造浓厚、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他们表示,加强优秀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很有必要,面对新时期,应当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朱崇实认为,现在很多学生对于我国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缺乏足够的认识,应当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潘懋元认为,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区别对待传统文化,“复兴国学、但是不能复古”,对一些糟粕应当坚决摒弃。
(陈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