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象往常一样,又来到我校台湾研究中心,与这里的专家学者会面交流。其实,这并不怪,汪毅夫是福建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又是我校台湾研究中心的兼职研究员,他虽然担任副省长,但他并没有放松学术研究,只要有空,他就会来此查阅资料、做研究。这次他是来厦门出席9•8投洽会的,也不忘先来中心一下。
汪毅夫是台湾省台南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后又获该校文学硕士学位。他长期从事闽台文学、历史、社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在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4年晋升研究员,现任福建师大文学院、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2月,汪教授受聘担任我校台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4年受聘为我校“985工程”二期“台湾研究创新平台”兼职教授)。他认真履行兼职研究员的要求,在有关台湾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台湾研究中心科研秘书陈玉说,汪毅夫教授是兼职教授中的楷模,他严格遵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有关兼职教授(研究员)的工作规定,按时按量完成其承担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署名都注上“厦门大学台湾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或“‘985工程’二期台湾研究创新平台兼职教授”。每年他还进行驻所研究,于繁忙的政务和福建师大科研教学工作中抽时间到我校台湾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工作,包括查阅资料、撰写论文、与其他专家讨论交流等,及时向中心报告学术进展,提交研究成果。
作为副省长,每天的政府工作日程常被安排得满满的,但汪毅夫对心爱的学术研究从未放松。为了能把研究做下去,他把读书、研究时间化整为零,出差时常把书带在身边。晚上的时间是宝贵的,除了必要的会见等活动,他通常会读书,摘抄资料卡片,有整块时间时则把资料卡片进行整理。
汪教授受聘任我校兼职研究员以来,充分利用厦大在台湾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在闽台历史、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年至今,他先后出版了《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闽台缘与闽南风》等3部专著,共62万字;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等一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另外在二类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10多篇;《闽台区域社会研究》获得2005年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另有《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等项成果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二项成果获三等奖。目前,他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与文化》(论文集)正在编纂当中,将于明年完成并出版。
作为老师,汪毅夫非常关心学生。他将在厦大担任兼职研究员(教授)所划拨的课题经费五万元省出来,资助和奖励台湾研究中心贫困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已资助学生20余人。他把在福建师大的博导津贴、省级奖金、师大拨给他的配套经费也都节省出来资助学生了。
汪毅夫是台盟成员,担任着多种社会职务,除副省长等职务外,去年底还被选为台盟中央副主席。卸任副省长一职后,他将赴京做台盟工作。他表示,希望自己在政府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余,还可以继续做一些他喜欢的研究。“先管不着房子、车子在哪,我关心的是图书证在哪!”这位平易近人的教授直率地说。
(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