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七月,勤业学生工作战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支教服务团一行38人,先后前往漳州龙海老年大学、福建龙海一中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支教团成员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从“服务”中得到切实的收获。
7月25日,支教团一行来到龙海市老年大学,在为当地老人带去了一场丰富的艺术、文化“大餐”的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的人生哲理。在简单介绍活动背景主题之后,支教团以一首欢快的《小背楼》献给老人们,勾起老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老人们则以一曲《中国娃》表达了他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厚望。随后支教团一曲《小夜曲》长笛的西洋乐器演奏,为他们带去时代的新潮流。此后的交流渐入高潮,一段悠扬的二胡独奏,让在座老人重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段独具民族特色的彝族独舞《竹林深处》,让在座的各位领略到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一段简单精彩的采访,让支教团队员们对老人有了深入的了解,一串《爱拼才会赢》、慢三舞蹈和《欢聚一堂》,则将双方的互动演绎的淋漓尽致。艺术交流在支教团集体高唱激昂澎湃的《厦门大学校歌》中圆满结束。
在随后的文化交流中,支教团带队老师洪海松代表支教团赠送给龙海老人大学《梦萦南强》、《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囊萤之光——福建省第一中共支部诞生地》、《凤凰花开》、《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留念DV》、《青叶芙蓉》等厦门大学特有书籍,共30余本,同时还带去了厦门大学特有的纪念品。老人大学则赠送支教团“大手牵小手,共谱和谐曲”等字画。
老人们丰富的人生阅历给支教团队员们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哲理课。他们告诫我们青年要戒骄戒躁,直面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用实际行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个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交流活动。
随后,支教团踏上了社会实践的第二站——福建龙海一中。此站社会实践是勤业学生工作站党支部与福建龙海一中党支部共建“课外辅导员流动站”的延续。所谓的“课外辅导员”是由勤业学生工作站选派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安排到福建龙海一中高中年段的各个班级,充当高中生课外辅导员的角色,对其进行考试心理、高考经验、大学生活、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引导。本次社会实践共选拔了32名的优秀大学生,他们将和上次一样,分别担任龙海一中高一、高二各16个班级的课外辅导员。
有了上次党支部共建的辅导经历,本站的社会实践,各支教团队员轻车熟路,顺利来到各自负责的高一、高二班级,开展了他们经过精心准备的各项辅导。交流会结束后,支教团的各个成员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快乐的表情,他们表示担任高中学生课外辅导员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以“老师”的角色和学生进行交流,体验到身为“老师”身上的那份责任,感触到为人师的不易,不管对自己品德、学识还是为人处事都有很好地促进,而高中生的蓬勃朝气和略显矜持的神情让他们仿佛又回到曾经的高中年代。他们虽然担任“课外辅导员”不久,但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纷纷交出满意的答卷,在交流时,每个班级时常爆发出的热烈掌声和会后的不愿离去,就是对他们的充分肯定。
“课外辅导员”实践活动的实施给龙海一中的学生们带去了一股新风,为他们精彩的高中生活添上浓重的一笔。就如他们来信中所提出的那样:同学们普遍感受到了课外辅导员的到来给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较大的改变。有的侃侃而谈,谈大学生活,谈人生,使同学们变得乐观积极开朗,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特别是厦大),开阔了眼界;有的循循善诱,引导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舒缓了学习压力,还解决了同学们青春期的一些心理问题,使同学们能以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高中生活;有的讲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实用学习方法和解体技巧,同学们感到学习不再没有方向,学习有所进步提高……
本次“关爱老年人、关爱青少年”社会实践使支教团队员们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对自身的不足也有了切实的感受和体会。这增强了他们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也坚定了他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决心,更明确了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齐奋进,共发展的历史使命。
(勤业学生工作站 洪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