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中央“大中专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的号召,在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人文学院漳浦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16人在辅导员朱艺楚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9日奔赴漳浦八一希望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交流活动。今年是人文学院中文系与该小学开展共建活动的第二年,不仅得到了学校和院系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校友的广泛关心和帮助,中文系2006届毕业生陈裕强为本次社会实践捐资2000元。短短一周的共建活动让双方都有了很大收获。
实践小分队于9日中午抵达漳浦旧镇,下午便到学校跟该校师生进行交流和课前沟通。10日上午正式上课。该校参与此次交流活动的是从900多名学生中挑选出来的90来个学生,分成6个班级。课程设置了中文、英语、历史、地理、文娱、体育6门,从不同方面挖掘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课堂内容上,成语、典故、三国、历史、歌舞、球类运动、世界风情、中国民俗、乐器认识等均有涉及。体现了这次支教交流内容的丰富性,也体现了小分队成员的认真准备,他们不仅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资料收集,课堂模拟,还在教学中融入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小朋友建立起非常良好的关系。
小分队于12日上午结束所有课程并于12日下午开展了以检阅实践成果为主题的联欢会。联欢会上,欢声笑语不断。小老师们在两天半的教学时间内准备了丰富的节目,韩语童谣歌舞、手语歌曲、英文歌曲、小品、合唱、改编版兔子舞……小朋友也另外准备了多节目,展现了他们的才艺。最后,小老师们一起合唱《那些花儿》送给小朋友,分别跟小朋友告别,现场情绪非常感人。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仍与当地学生保持联系,许多小孩强烈要求老师们再回去,表示喜欢上老师的课。而支教成员也表示非常舍不得当地的孩子,“他们都很厉害,学习接受能力很强,什么都一学就会,还有好多东西都可以教给他们的”、“孩子的眼睛都很纯净,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清澈的眼神”“时间不够,不然还可以再讲的,我准备的内容都才讲了这么一点”……从成员的只字片语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完全融入了这次的交流活动。
支教,不论时间长短、不论条件优劣,都必须付出心血,队员们尝试了,也感受到了这份付出带给他们的快乐。通过支教交流活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拓展,团队民主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得到培养。借由活动的开展,也使同学们对社会有更深的了解及把握,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社会的经验。
对孩子来说,特别是乡村孩子,这更是他们不一样的课程,是他们同外面的世界沟通的一次机会,能够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成长。
(人文学院 颜秋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