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380万人,GDP才200个亿,财政收入5亿元。”一提到自己工作过的地方,卢英华老师脱口而出的是这样一些数字,让人马上想到他对遂宁的了如指掌。专注于细节,这也正是卢老师一贯的行事风格。
1995年,硕士毕业的卢英华来到我校化学化工学院任教,1998年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学成归国。2004年9月,卢英华接受组织委派,作为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到四川遂宁支边工作,挂职遂宁市政府副秘书长。
在谈到行前的困难时,卢老师笑笑说:“主要还是来自自己的工作,突然间抛下4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给学院添了不少的麻烦。这一点我得感谢化院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对于自己的家庭,卢老师同样也有一份歉疚,就在他在遂宁工作时,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得了阑尾炎住院,之后又转肠炎,然而由于工作忙碌,其间卢老师只回来一次,之后又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
很多人都怀疑一个学者是否能在地方干出实绩,卢英华用自己的工作作了回答。在遂宁一年间,他帮助当地完成协议引资近20亿,目前到账近4亿。近期在当地已经作为“为民办实事”首推项目的“代料袋栽黑木耳”项目就是卢英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当地条件做出的贡献,运用这一技术,能让当地农民每亩增收万元以上。
在遂宁一年间,卢英华在当地百姓中留下了极佳口碑。村民周传志因精神失常,生活无法自理,家里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卢英华得知这一情况当即掏出三百元钱,塞到周传志母亲手里,“老人家,多保重身体,党和政府会帮助你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老大娘颤巍巍地拉着卢英华的手,哽咽得无法言语。
“很多时候很小的一个细节给别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到现在还在帮助20个当地贫困学生。对细节的关注正是卢英华作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在工作中,他要求自己尽可能教好书,尽可能多承担任务。
去年开始,化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卢老师带了15个学生。他同样要求这些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做起,踏实地过好自己的大学时光。对细节的关注,就这样延续着……
(洪长晖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