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2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活动揭晓,我校孙世刚教授和沈明山教授榜上有名,福建省只有两名教师获此殊荣。至此,我校已有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在首届名师奖评选中,我校郭祥群教授曾光荣入选。
孙世刚是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副校长,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等职,同时应聘担任国际电化学会分会副主席,担任中外重要学术期刊编委等。
孙世刚教授长期主讲化学人才培养基地主干课程“物理化学”,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和福建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孙世刚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能够结合相关领域科技前沿和进展,引进其它学科如物理学、热学、统计热力学等学科中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组织教学方案。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尽可能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并提供条件让优秀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接受科学研究训练。同时积极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既强调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对英文原版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英文专业名词、科学术语、表达方式,了解国际上主流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理念和研究前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孙世刚强调创新思维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原创性科研结果都写成研究论文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其学位论文都获得优秀的成绩,有的学生还获得各种奖励。
沈明山教授是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197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先后从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科研工作,掌握和积累了多学科知识。三十五年的从教生涯使沈明山感到,作一名合格教师难,难在一辈子都得学习,难在如何把这些新事物教给学生,难在如何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难在学生求实、拼搏、献身科学精神的培养。为此,他带领“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组,五年磨一剑,在国内率先按照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思路,构建了一套由六门实验课程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该体系打通了传统教学中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以技术和方法为主线,组成各种模块来模拟科研过程,克服了以往本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验证性实验过多、现代技术方法过少、低水平重复实验多、实验管理效益低等弊端,使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该项目已在国内高校产生了示范作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由他主持的“现代生物学实验”也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是教育部2003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一个项目,每3年评一次,每次评出100位教学名师。是否长期担任本专科教学任务、坚持讲授基础课程,是否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并且学术造诣高,是否努力从事主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授课水平,都被列入本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的硬性评选条件。
据悉,孙世刚和沈明山已赴北京,将于9月9日上午,参加教育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
(宣传部 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