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第七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日,进一步扩大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影响,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人文学院团委组织广大青年团员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爱心,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3月5日上午9点,辅导员吴琳琳老师带领29名新闻系的学生与厦门日报的部分编辑、记者在同心慈善会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翔安区新店镇澳头村的同心儿童院,开展学雷锋活动。新闻系的学生们给儿童村的孩子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足球等学习生活用品,同时同学们还干劲十足的帮助儿童院种植果树、除草和打扫室内卫生。
简单的分工后,同学们就和儿童院的老师、小朋友们一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在有植树经验的老师的指点下,同学们刨坑挖土,干得非常起劲。同学们都干得满头大汗,不少人的手还磨出了茧子和水泡。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十几棵果树被种在了儿童院的院子里。和同学们一起劳动的一位同心慈善会的负责人很高兴地说:“明年你们再来的时候就应该能结出小桃子了!” 儿童院也被同学们打扫得窗明几净。
厦门市同心儿童院是由同心慈善会创办的儿童服务机构,于2004年6月正式成立,主要代养丧失父母、亲友无力抚养的孤儿,以及双亲或单亲服刑而暂无抚养能力的狱犯人员子女。目前儿童院有近三十个孩子,大的15岁,小的才4岁。在植树活动结束后,还和新闻系的同学们来了场足球友谊赛。
“这些小朋友真的很需要大家的帮助,我觉得为他们做点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参加完这次的学雷锋活动后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自己以后还要多参加类似的活动,“要让这些孩子们知道他们并不孤独。”
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3月6日,中文系20余名志愿者冒着小雨走进了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活动之前他们就做了充分的准备,组织同学们积极地捐款、捐物;活动当天他们一同参加了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并将全部捐款送到了一年级的聋哑孩子手中,书籍捐给了校图书室,大家还一起用简单的手语打出“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最后,孩子们带着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参观了校园,用笔和纸同他们亲切的沟通,同时也领略到这些特殊学生们的才华,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他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志愿者们决心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在党的领导下,在今后的日子里为这些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手拉手共同进步!(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