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组织,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我校围绕这一目标,继承优良革命传统,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在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得到省委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的肯定,11月15日编印的《福建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第379期对此做了专题介绍。全文如下:
厦门大学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重视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
厦门大学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展支部“立项活动”,坚持党支部建在班上,注重发挥学生党支部书记作用,创新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支部建设内容,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以“支部立项”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支部的创造力。针对以往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大多是围绕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开展,内容单一,方式单调,不利于党员作用的发挥等问题,厦门大学党委实施“项目带动”创新思路,开展了“支部立项”活动。全校各单位开展了支部立项活动70多项,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项目内容丰富、新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有的党支部提出创建“学习型支部”,重温马列经典,着力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有的通过开展“先锋工程”活动,设立“党员活动论坛”、“党员服务岗”等,进行新时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性教育;有的以服务群众为目的,开展“党群连心”及“一帮一”活动,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有的则通过专题调研、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形式,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等等。通过积极开展支部“立项活动”,厦门大学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扩大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增强。2005年10月,校党委党校举办第31期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班,共有1287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习,是学校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班举办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期,充分展示了学校先进性教育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显示了学校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坚持把支部建在班上,提高支部的战斗力。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厦门大学党委充分发扬“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在厦大组建”的优良传统,坚持把支部建在班上,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建立党组织的办法,不断创新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努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各学院党委都把党支部建在班上、本科生高年级班级党支部建立面达到50%以上,作为新时期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文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全部建在班上,经济学院9个学生党支部中有4个建在班上,前不久,外文学院英语系2002级4班党支部成立,成为了该院第一个学生班级党支部。通过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使党组织生活及各项教育活动的成效得以提高,效果得到保障,党支部成为班级的思想政治核心,更好地指导团支部、班委会的工作,同时也给学生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校还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建立党组织的办法,拓宽党组织的覆盖面。厦大漳州校区在学生园区成立党总支,下设21个学生党支部。今年10月,软件学院党总支在软件学社和IBM俱乐部成立临时党支部,这是厦大第一个在学生社团组建的党支部,该社团现有成员61人,其中党员9人,包括正式党员5人。临时党支部的主要工作是把握社团活动的政治方向;利用专业特长建立和维护网上党校;组织开发学院党员管理系统和困难学生信息系统;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在社团科技创新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等。
发挥支部书记的表率作用,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学校现已建立了79个本科生和128个研究生支部,支部书记多数由学生担任,学生日益成为支部工作的主角。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作用,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挑大梁,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受锻炼,长才干,培养出一批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党员骨干。经济学院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培养和引导学生支部大胆开展工作,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党支部书记顾自安同志大胆借鉴学术讨论会的互动模式,采用主题发言、交叉评论和民主讨论等方式创新学习形式,增强了学习效果,在学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主动与该支部联合,共同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讨论,根据研究生党员知识背景深厚和思维活跃的特点,扩大了学习讨论的范围和影响力,提高了党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公共事务学院学生党支部坚持将“一个党员讲一课,书记率先讲党课”的学习模式贯穿先进性教育活动全过程。通过会前查阅文献加强调研,会上平等对话互相探讨,会后深入研究认真总结,使学习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相互促进,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先教办 王瑛慧 张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