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人类学学会主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博物馆、民族学与人类学系、人类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人类学迎接2008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暨中国人类学学会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开幕式由中国人类学学会秘书长、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副馆长邓晓华教授主持,李建发副校长和人文学院林建德书记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对远道而来的各地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此次大会为中国人类学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中国民族学会会长郝时远发来了书面“中国人类学学会年会祝词”表示祝贺。
在大会主题发言中,著名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院士以“从古人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看中国人的起源”为题作了精彩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与热烈讨论。云南大学陈庆德教授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访问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余光弘教授分别以“当代中国的经济人类学研究”和“从人类学观点看边缘地区观光业的发展”为题做了报告,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系主任彭兆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庄孔韶教授、南京大学范可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翁乃群研究员也分别宣读了“人类遗产与家园生态”、“人类学的应用性机会与实践”、“旧有的关怀与新的课题---全球化时代里的宗族组织”、“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生产”的论文,这些原创性的著作在人类统一性的平等、共容与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传承与繁荣等方面显示出人文关怀与理论探索的实绩。
此次大会到会代表共七十人,提交会议论文八十余篇,论文内容涉及人类学的多个分支学科,展现了我国人类学近年来的学术水平和发展趋势。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应该以人类学的方式来设计发展,真正的发展是人的发展。同时他们提出在学术研究上,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学,以人类统一性的平等、共容与发展,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传承与繁荣为宗旨,积极谋求建立在学科综合的基础之上的现实实践与责任,为中国这样一个人类学和民族学田野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度,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服务。
在进行了两天分组讨论后,大会于23日下午闭幕。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教授在闭幕式上致词,宣布大会圆满闭幕。
此次会议探索了中国人类学学会面向2008年世界大会的发展取向,展示了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为迎接在我国举行的2008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而进行学术准备的努力和作为。
( 人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