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校党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我校部分学院党委书记、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者表示,要尽快在全校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抓住机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大学,主动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向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会议由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郑保东主持。他指出,五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林永生、法学院党委书记侯利标联系学院工作实际认为,对于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决“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这个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动力问题。要按照现代大学的发展规律,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合理配置学科发展资源,做到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物理机电学院党委书记赖洪凯提出,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将“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决定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增强以科技、教育优势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十一五”期间,物理机电学院要充分利用“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这个“985”二期创新平台,促进海峡两岸在光电信息产业方面的交流。
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林自和提出,以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我校,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为促进对外教育科技交流,传播中华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经济研究所刘龙政副教授、宏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龚敏副教授结合自己研究领域畅谈了学习心得,认为五中全会提出的未来中国新的发展模式令人耳目一新,这意味着我国将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老路,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以获取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与会者认为,《建议》中提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两个具体指标,既切合实际,又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人文学院苏振富教授、经济学院苏劲教授还提出,要紧紧围绕五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课题,大兴理论学习和研究之风,为新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