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青春实践路】感悟家国情怀 践行报国壮志 ——航空航天学院“心动空天”实践队赴贵州开展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7日 来源:

7月23日-29日,围绕“感悟家国情怀,践行报国壮志”主题,我校航空航天学院“心动空天”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2人前往贵州贵阳、遵义等地重走长征路,调研脱贫攻坚情况,探访中国航发黎阳公司、中国航发贵阳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采访、座谈交流、现场教学、主题微党课等形式,触摸红色印记、感受祖国强大、坚定理想信念。实践队由航空航天学院高速推进研究生党支部组建成立,配备了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带队指导,同时还吸收了经济学院的学生党员作为跨学科支持力量。本次社会实践也是航空航天学院“旗帜工程·党员学堂”党员教育课堂中“红色筑梦”模块的重点活动之一。

重温长征精神 铭记艰苦奋斗革命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曾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此行实践队重走红色长征路、重温革命奋斗史,就是要勉励队员们时刻铭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实践队前往贵州省遵义县开展红色革命遗址参访调研。队员们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回望艰苦岁月、重温入党誓词、共唱《歌唱祖国》,感怀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转折、夺取重大胜利,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的伟大道路;瞻仰红军烈士陵园,集体鞠躬默哀,寄托无限哀思,向每一位铁骨铮铮、为国捐躯的英雄献上最崇高的敬意;迈入巍巍娄山,战壕深深浅浅、柳杉苍翠笔直,似乎听到了毛主席在《忆秦娥·娄山关》中所写到“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悲凉与壮烈;听着解说员在现场教学时描述着长征路上红军所遭遇的千锤百炼、千难万险,队员们纷纷感叹,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才换回了今日的幸福生活。

在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实践队邀请到了当年帮助红三军渡河的船工田景昌的儿子、中共党员田维进老先生开讲微党课,与大家分享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为帮助务川人民摆脱苦难而英勇斗争的感人故事,以及红军与老百姓秋毫无犯、生死与共、军民一心的鱼水深情。受红军的精神感染,田维进老先生携一家五口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将当年红军送给父亲的革命纪念物上交政府,并将红军渡河过程中发生的历史故事一一整理成册,供党史参考。实践队员们纷纷被红军爱民护民的事迹所感动,与田老先生展开了热烈交流,更有实践队员激动地留下了热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这需要我们从党和红军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奋发砥砺向前。

聚焦脱贫攻坚 坚定伟大复兴中国梦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一件大事。实践队探访了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和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深入调研贵州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通过可视化数据加工、丰富的应用案例、多样的人机交互体验等先进科技手段,让实践队了解到,大数据精准扶贫是以科学建档立卡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识别,通过对扶贫对象的日常生活、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多维度信息的有效监测,有针对性地定制扶贫政策和个性化帮扶措施;同时,贵州还借助大数据技术,监控乡村农产品安全品质,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贵州省以发展大数据作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给习近平总书记留下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的深刻印象。

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团县委书记、航空航天学院2011届院友李双双带领实践队实地考察了中国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潭古镇等地,深入调研了贵州地方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期间,实践队师生还提出了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准备在后期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提出建议。

在互动分享过程中,李双双深情讲述了自己作为基层公务员,感受到务川县是如何在党的坚强领导、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广大人民的团结奋斗中,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不断求真探索,结合仡佬族、苗族的民族特色和秀美奇丽的自然资源,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文化旅游发展道路。2018年,务川县顺利脱贫摘帽,当地人民认可度高达90%以上。

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铿锵誓言的背后,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探访科研一线 践行航空强军报国志

“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多次强调要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实践队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探访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在中国航发黎阳公司,实践队首先参观了企业展厅、燃烧事业部和机匣制造分厂,公司完善的园区规划和先进的设施设备令实践队师生发出阵阵惊叹。中国航发黎阳公司创建54年以来,走出了一条“厂所结合、科技先行、使用发展、渐进改型”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研制生产了“涡喷-7”和“涡喷-13”两大系列二十多个型号的航空发动机,是我国生产航空发动机数量最多、国内出口量最大的航空发动机企业,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与公司领导、技术骨干和航空航天学院院友交流座谈的环节中,双方就科技成果、人才培养、党建文化等主题展开热烈交流,一致认为未来要进一步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此外,实践队还采访了管理专家欧阳坚、公司首席技能专家肖应刚、国家级高级技师白强等三位党员专家,他们为实践队员讲述了自己如何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主动融入到国家航空事业发展壮大的经历。

在中国航发贵阳所,实践队与贵阳所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技术骨干和航空航天学院院友就单位发展历程、办企与办学思路、科研现状等展开重点交流。中国航发贵阳所成立于1968年,经过五十一年的不懈发展,形成了为中轻型战斗机、大型无人机和高级教练机三大方向提供发动机产品的产业格局,是我国军用发动机研制的主要力量之一。交流过程中,听到中国航发贵阳所的第一代建设者是因“三线建设”而来到当时较为落后闭塞的贵州,实践队中同样是“三线建设”后代的曲文慧同学动情地分享,自己的外公外婆也和当年那一批批热血青年一样,从四面八方赶赴祖国中西部,将一生奉献给了国防工业。作为航空航天专业的研究生,我们更要向老一辈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努力奉献祖国。

探访科研院所一行,“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坚持实干兴邦”的责任担当给实践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科技强军、空天报国”,青年人要将奋斗的火种融入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在报效祖国的征途中书写人生华章。

从救国为民到强国富民,从支援三线到逐梦空天,无论时空如何变换,始终离不开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党员要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心动空天”暑期社会实践队)

责任编辑:林济源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