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给集美校友会的回信中提到“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爱国兴学,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帮助陈嘉庚奖学金学生了解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爱民的事迹,感受和认知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华文化,作为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院校联盟的首任轮值秘书长单位,厦门大学于2019年7月13日至21日组织陈嘉庚奖学金院校联盟的46名师生代表赴延安和西安开展追寻嘉庚先生足迹,探访中国革命圣地,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工业学校和厦门集美中学等6所陈嘉庚奖学金项目培养院校,主要为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和香港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和香港集美校友后裔。
参访革命圣地 感悟嘉庚精神
79年前,陈嘉庚先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不顾年迈,突破艰难险阻来到延安。在延安的短短七天八夜,他被这里的所见所闻所震撼,不仅一次地感叹道,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到底是什么样的延安让陈嘉庚先生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带着这个疑问,实践队一行经过40多小时的奔波于7月15日抵达延安开始革命圣地之旅。7月16日早上,实践队在中国女子大学旧址举办了开班仪式。延安团校校长焦鹏首先致欢迎词,厦门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高斌作开班讲话,介绍了陈嘉庚奖学金项目和本次实践活动的背景,同时对实践队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厦门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学生蔡汶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讲述了自己对陈嘉庚精神的理解,他表示这次实践活动将是他对嘉庚精神认识的新起点。
在接下来几天充实紧凑的行程中,实践队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在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学习不畏艰难困苦,为崇高理想奋斗的抗大精神,在杨家岭、凤凰山、枣园、鲁艺和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等革命旧址感受毛泽东等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何在艰苦条件下谱写了抗日救亡,解放全中国和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历史篇章。实践队还观看了大型红色舞台剧《延安延安》,在逼真的情景舞台和感人的历史故事中全方位地感受延安精神。
为了加深学员们对嘉庚精神和延安精神的认识,实践队还组织了《白求恩和白求恩精神》以及《陈嘉庚在延安》两场现场教学活动。在老师们娓娓道来的生动讲述中,学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白求恩这一国际共产主义友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也真正地明白了陈嘉庚先生延安之行的感受和意义。厦门大学的香港学生孙千雯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看到陈嘉庚先生来访延安的照片时,激动地说:“照片中的陈嘉庚先生虽然已经年老,但眉眼中却透露出一份坚定,那是因为他在这里见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华侨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学生黄健文在听完《陈嘉庚在延安》的讲座后说:“我发现嘉庚精神与延安精神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厦门理工学院的印度尼西亚学生柯炳真感叹道:“原来在那个时代,伟人们住的地方是如此的朴实简陋,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当初他们艰苦奋斗牺牲奉献所带来的。我似乎开始明白了为什么嘉庚先生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延安精神永远都会如五星红旗般鲜艳,永不褪色!”
重走知青之路 践行奋斗青春
在结束对延安的参访之后,实践队于7月18日前往梁家河,体验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从知青井、铁业社、沼气池到知青旧居,实践队真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过四关的不易,感受到了他扎根黄土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的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也从梁家河现在的新风貌中看到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参观时间虽然有限,留给实践队员们的思考却是无限的。梁家河的学习让学员们无不对这位扎根群众,贴近实际的中国领导人产生深深的敬仰之心。厦门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学生庄媤媤总结了自己的梁家河之行,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能有今天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艰苦奋斗换来的。他的人生道路教会了我,我们的青春需要努力奋斗。”集美工业学校的泰国学生周安香感触颇深,她提到自己“这次参观学习或将影响我的一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我可能会想到中国红军长征的艰辛,我可能还会想到50年前15岁的习近平到荒凉偏僻的梁家河插队的经历,他们都会给我正能量,照亮我继续前行的道路”。集美中学的泰国学生陈建铧今年正好15岁,他感慨道“我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一定会把这种精神带到学习中,克服困难,学好本领,将来做中泰友谊的桥梁!”
探寻民族之根 传承中华文化
在本次活动中,实践队还前往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地寻根问祖,同时参观古城西安,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黄帝陵,学员们参观了轩辕庙,考察了历代伟人的祭文碑,认真学习了解黄帝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许多华人学员在中华姓氏祠堂中找到了自己家族的姓,激动不已,那一刻,他们内心充满了炎黄子孙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壶口瀑布,实践队近距离感受了中华民族母亲河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壮美雄姿,在澎湃激荡的黄河奇景前重温《黄河大合唱》,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还有抗日将士们保家卫国的爱国斗志。
实践队最后一站前往古代丝绸之路起点西安,走进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感受中国古代辉煌文明。学员们不仅被气势恢宏的兵马俑阵仗所震撼,也惊叹于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透过这份文化瑰宝,学员们看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骄傲和自豪。集美大学泰国学生蔡子玲说:“在这里我仿佛体验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也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伟大。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加的热爱中国,关心中国。”
返程途中,实践队员们一扫出发时的腼腆和拘谨,忘记旅途的劳累与疲倦,彼此热情地交流起这次活动的所感所得。虽然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院校,但他们都有共同的身份,是嘉庚学子,也是炎黄子孙。今天,队员们追寻嘉庚先生的足迹来到延安,在这片黄土地上感悟嘉庚精神和延安精神,寻根人文始祖。明天,队员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弘扬和传播嘉庚精神和中华文明,在一带一路的新时代谱写华人华侨的新篇章。
据悉,厦门市陈嘉庚教育基金会于2017年设立陈嘉庚奖学金,用于资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华侨华人学生和港澳台地区集美校友后裔学生来厦学习深造。我校自2017年以来,共接收了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名陈嘉庚奖学金生来校学习,目前有84名学生在校。
(学生工作处)
责任编辑: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