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厦门大学(XMU)—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XMUM)电化学暑期学校于7月29日至31日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XMUM)举行。本届暑期学校由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CMIIAS)、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XMUM)、表界面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COSS)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同主办。来自马来西亚七所高校和一家国家研究机构的近40名教授、青年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学员,通过为期三天的密集的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及学术交流,共享电化学知识的盛宴。

厦门大学电化学暑期学校自2009年创办以来,坚持“共享、交流、进步”的理念,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持续打磨涵盖“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前沿应用”的全链条课程体系,迄今已举办11届,成为国内电化学青年人才培养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受国内外华人学者的好评。随着全球科技合作的不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重大全球性议题,亟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素养的复合型电化学科研人才。为构建区域科技交流新范式,助力中马在新能源领域的协同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合作与发展,XMU-XMUM以本次电化学暑期学校为契机,为推动厦门大学与马来西亚的深度合作,特别是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化教育和科研合作提供了独特平台。
7月29日上午,开幕式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举行。三位嘉宾致开幕辞,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院长江云宝教授阐述了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在中马能源化学与绿色交通等领域的战略布局,表示将首先致力于科研融合与人才培养;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副校长张颖肯定了两校区高效协同的组织工作,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任斌教授表示要发挥厦门大学在电化学领域深厚的科研积淀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推动中马在相关前沿领域的科研合作。
在为期三天的密集学习中,暑期学校精心组织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来自厦门大学的詹东平、王韬、张洪良、王汉春、金艳婷、林昶旭、Pavlo Dral、程俊、李剑锋等九位教授登台授课,课程从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出发,覆盖电化学能源转换、储能技术、光电功能材料、原位表征,以及人工智能在建模、仿真与实验自动化中的前沿应用,全面展现了电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实验教学是暑期学校独具特色的核心环节。本届暑期学校精心安排了6个基础实验,包括循环伏安法、铂水解离吸附、旋转环盘电极、PEM电解水制氢、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和计算电化学等。在沉浸式的实验教学环节中,负责教师和助教团队倾力投入,为学员们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流程指导。他们不仅细致讲解并演示规范的实验流程,而且指导每位学员动手操作并实时纠偏,受到了学员们的由衷好评,不少学员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到厦门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除了学术讲座和实验教学,学员们还组织并参与了羽毛球友谊赛,增进了跨文化交流。
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作为中马科技合作的重要桥梁,聚焦能源化学与绿色交通等关键方向,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的协同发展。通过举办暑期学校,不仅为中马青年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而且进一步夯实了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跨境联合、共育人才、共享资源”的建设宗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稳步实现。未来厦门大学本部与马来西亚分校将继续依托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推动暑期学校长效化、高质量发展,打造面向东南亚乃至全球的高水平青年学术交流品牌,深化电化学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与人才共育机制。
(王翔、范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