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我校师生赴宁夏参加第三届全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30日 来源:宣传部

为持续深化闽宁协作战略情谊,创新“大思政课”跨区域实践路径,以青年视角生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8月18日至22日,厦门大学师生代表受邀赴宁夏,参加“塞上学习之星”—— 第三届全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活动,与宁夏多所高校及山东大学师生携手同行,为跨区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流注入鲜明厦大力量,持续推动闽宁协作“大思政课山海情”从顶层设计走向青年实践。

这也是2024年厦大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共同签署闽宁协作“大思政课山海情”行动计划合作协议,推进实施《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后,以实践推动“大思政课”融入闽宁协作。

红色根脉:重温长征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沿着红军长征小道拾级而上,我校实践队学员雷一鸣在巍峨蜿蜒的六盘山山顶望着红旗深情诵读道,字句间满是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对红色历史的追思。

1000米、1100米、1200米……红军小道蜿蜒向前,一步步升高的不仅仅是海拔高度,更是青年学子对革命历史的认知深度、对长征精神的感悟温度,以及对初心使命的践行力度。新时代青年正以“向上攀”的姿态,在重走红色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一走进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长征路线图在五角星顶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下,学员们瞻仰红军会师纪念碑、重温伟大长征历史、了解宁夏红色足迹,真切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壮志与大无畏英雄主义。

在西吉县兴隆镇,红军曾三过回族聚居村——单家集,并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段佳话:从“仁义之师”红二十五军书写“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军民情谊,到马铃薯变“红军粉”、饱腹口粮成致富支柱的为民初心,再到“单家集夜话”互诉衷肠的交谈,长燃不烬烛火中的民族同心,学员们在展厅前久久驻足,沉浸在这些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中。

生态赋能: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密码

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在宁夏生态实践中落地落实。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我校师生透过展馆见证能源战略落地为绿色成果,感受传统能源基地向现代化能源枢纽蝶。站在贺兰山脉俯瞰荒坡变绿洲、矿井变盐池的生态答卷,进入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与“变废为宝”合张照,再到星海湖湿地公园看一场塞上江南的壮丽晚霞,学员们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绘就的瑰丽诗篇。

圆柏、白杨、羊柴、沙枣、沙棘......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试验站绿树夹荫的小道上,我校师生深入实地距离观察野外固沙植物的生长状态,在实验棚中全面了解防沙固沙技术的新突破。

指尖轻触固沙植物沙枣的叶片细细观察,我校实践队学员南佳玥专注聆听着讲解员讲述防沙治沙技术从艰难探索到突破创新的全过程,她坚信,“只要始终坚守绿色发展方向,以科技力量为赋能,就能稳稳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民生为要:闽宁协作“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注脚

开阔整洁的院落、晒得通红发亮的辣椒、宽敞舒适的住所、屋后肥美乖巧的绵羊……师生一行来到吴忠市红寺堡弘德村村民刘克瑞家,想象中富美乡村、田园诗画的场景竟一一浮现在眼前。

刘克瑞用他带着满满自豪感的方言将村庄易地搬迁、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故事娓娓道来,师生们切实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从理论走向具象,成为青年学子理解现代化建设意义的鲜活教材。

5天4夜的研学之旅,奔赴宁夏5市共12处教学,22所高校百余名学员参与其中……这场跨越山海的夏令营学习活动,让两地学子在行走中触摸时代脉搏,在交流中凝聚青春共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焕发鲜活生命力,更让闽宁协作的情谊在青年心间扎根生长,为闽宁协作“大思政课山海情”行动计划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师生们纷纷表示,本次夏令营不仅是一次跨越山海的理想信念淬炼,更是一场闽宁协作大背景下“行走的思政课”的生动实践,青年学子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续写闽宁协作新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未来,闽宁两地将继续携手推进闽宁协作“大思政课山海情”行动计划,推动两地研学实践品牌深度融合、相互支撑,进一步丰富闽宁协作育人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打造更高能级的思政教育体系、更大格局的思政研学行动、更深层次的思政理论内涵,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闽宁范本”。

(周言蹊 林钰漫)

【责任编辑:叶恒】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