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为进一步深刻领悟台湾光复的深刻历史和时代意义,9月1日,“博雅茶座”暨“思政对话”形势与政策大课堂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科学艺术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应邀作“当前台海局势与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主题讲座,线上线下近万名学生共同参与交流。
讲座开始前,教务处副处长钟杰为李鹏颁发“博雅茶座”纪念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李鹏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台湾问题的论述引入,站在一个涉台学者的角度,结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每一个中国人对台湾问题都有炽热的民族情感。”而厦门大学涉台研究和对台交流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在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责无旁贷。

李鹏从“依靠什么实现统一?实现什么样的统一?如何才能实现统一?”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针对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李鹏强调要深刻理解“总体方略”中的“总体”二字,具备大局观、全局观、变局观,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掌握战略主动,塑造祖国必然统一的大势;指出党的领导是统一的根本保证,要把握好党的全面领导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把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对台工作效能,以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的方式实现统一。

精彩而生动的讲座引起师生们对台海问题的深入思考。现场师生们踊跃互动,积极提问。面对同学在国际复杂形势之下对两岸关系及两岸交流的困惑,李鹏建议,同学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更加清醒地认识台海局势的风险挑战,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战略自信和强大定力,并在实践互动中与台湾青年“以心相交,坦诚相待”。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博雅茶座”暨“思政对话”形势与政策大课堂是新一轮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兼具文化的“博”和思政的“雅”。学校将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鼓励青年学生从“大师资”中汲取“大智慧”、培养“大情怀”,使之成为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重任的“大写的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黄曜丞 文/朱香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