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8日,团省委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省文旅厅、省水利厅、省残联、省消防救援总队等单位,以“八闽志愿行 益启新时代”为主题,在莆田举办2025年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决赛。团省委副书记邵明松出席颁奖仪式并讲话,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深生,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陈秉安,莆田学院党委副书记蔡晃,以及各主办单位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各市县、高校、行业等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负责同志,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代表约200余人参加颁奖仪式。经过多轮评选以及决赛现场角逐,我校七个项目从大赛中脱颖而出。

其中,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暖房工程——“茧房・童房・心房”共筑随迁子女美好童年志愿服务项目和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的“百使传薪火・千课扬海丝”文化使者领航项目斩获项目大赛金奖,能源学院的未来能源启梦师——“益童成长・源梦未来”志愿服务项目斩获公益创业赛金奖,社会与人类学院的归途有光——中青年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四阶共融志愿服务项目斩获项目大赛银奖,无偿献血者协会的热血青春正当时——“认知,共情,行动三段式”高校无偿献血动员志愿服务项目和学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嘉庚童先锋”——多元双循环培育当代嘉庚好少年志愿服务项目斩获项目大赛铜奖,“时代小嘉庚”——培育当代嘉庚好少年志愿服务项目斩获公益创业赛铜奖。
下一步,校团委将此次嘉奖为契机,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做优志愿服务项目,持续在全校范围内挖掘培育专业程度高、服务对象多元、社会影响广泛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学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项目介绍】
金奖项目
暖房工程——“茧房・童房・心房”共筑随迁子女美好童年志愿服务项目聚焦了厦门约19.9万随迁子女面临文化认同弱、居住环境差、融入难、陪伴少等困境,以其为核心服务对象,推出“破茧房、筑梦房、叩心房”三阶段暖房行动:借助建筑知识,通过多元课程破文化“茧房”;与孩子共改共筑安居“梦房”;依托三段式服务,叩开“心房”。项目通过增知、优境、暖心,助力其实现文化、环境、心理融入,健康成长。2021年至今,已为796名儿童开展知识教学、80个家庭完成房屋改造、96名儿童提供持续心理陪伴。
“百使传薪火・千课扬海丝”海外文化使者志愿服务项目直面海外青年“想传播中华文化却不知如何入手”的痛点,创新打造“走进中国-体验中国-互动中国-播种中国”四阶递进培育模式。项目以厦门大学在全球共建的14所孔子学院为服务阵地,每年从校内选拔培训并派出专项志愿者,立足闽南海丝文化,通过沉浸式体验、创作工作坊赋能,系统性培养兼具文化理解力与传播力的海外青年文化使者,有效推动了中华文化高质量出海与中外民心相通,打造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厦大样本”。
未来能源启梦师——“益童成长・源梦未来”志愿服务项目,是以公益创业模式驱动新能源科普教育的创新实践。项目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科教兴国政策,直面城乡科学教育资源不均问题,聚焦7-12岁儿童新能源知识匮乏,依托厦大能源学院专业实力,自主研发《基于STEM教育探索的新能源知识普及适用读本》及配套实验包,构建“理论+实验+参访+实践”四位一体课程体系。
银奖项目
归途有光——中青年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四阶共融志愿服务项目由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发起,聚焦中青年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通过“四阶共融”服务模式化解其心理认知障碍、社交回避等困境。项目分四阶段推进,重塑心理认知、培育柔性技能、恢复社交网络、赋能职业发展。自2022年3月实施以来,服务228人,176人成功回归社会,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获多方认可,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融入提供有力支撑。
铜奖项目
热血青春正当时——“认知,共情,行动三段式”高校无偿献血动员志愿服务项目针对高校师生因“献血伤身”等误区导致献血意愿低、加剧医疗用血短缺问题,联动校团委、市中心血站及学生社团,构建“认知破冰(两大主题20场主题讲座/实验)→情感共鸣(9项沉浸活动)→行动转化(3类长效小组)”三级干预模式。通过“积分商城-荣誉认证-服务时长”三维激励体系,将献血知识转化为校园文化符号,覆盖3.2万名师生,形成“科学传播-场景浸润-社群共治”的献血公益生态。
“时代小嘉庚”——培育当代嘉庚好少年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精神内化-实践外化”“个体成长-社会辐射”双循环稳固体系,配套“思维-实践-融入-表达-引领”五步育人路径,依托"馆-校-社-媒-研"嘉庚岗教育阵地,形成可推广的文化传承育人新模式。项目团队旨在通过传承嘉庚精神帮助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社会责任感,以专业素养与自身优势打造“时代小嘉庚”项目。项目运营至今累计受益对象达4767人,得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及福建日报等省、地市级报刊报道共57次。
“嘉庚童先锋”——多元双循环培育当代嘉庚好少年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精神内化-实践外化”“个体成长-社会辐射”双循环稳固体系,配套“思维-实践-融入-表达-引领”五步育人路径,依托"馆-校-社-媒-研"嘉庚岗教育阵地,形成可推广的文化传承育人新模式。项目服务时长超 2 万小时,建成嘉庚精神研学基地 3 个,“嘉庚精神”宣传站 5 个、“嘉庚童先锋”先锋岗 38 个。培养 223 名“嘉庚童先锋”宣讲员,实现“1 带 N”精神传承、榜样带动效应。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