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厦门大学六盘山党支部与红树林党支部赴宁夏开展共建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4日 来源:校团委

9月25日,厦门大学六盘山党支部与红树林党支部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开展“山海之约”主题共建活动,以党建引领促进闽宁两地资源互通、力量互融,通过跨区域联学联建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党委副书记孙理,隆德县委常委、副县长何鸿鸣,校团委、研究生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环境与生态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活动。

共上一堂科普课,架起“智联”桥梁

25日上午,红树林党支部走进隆德县第四中学,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以《红树林与红树林生态系统》为题的“跨越山海”的科普课。从热带滨海的潮间带到西北山区的课堂,从活泼灵动的弹涂鱼到憨态可掬的招潮蟹,支部成员通过高清纪录片与实物图解,将红树林“海岸卫士”的独特生态功能与鲜活生物图景直观呈现——潮水涨落间红树植物盘根错节的生存智慧,弹涂鱼在滩涂跳跃的灵动身姿,招潮蟹挥舞大螯的有趣习性,让从未见过海洋森林的孩子们目不转睛。

在随后的知识问答环节,150余名学生踊跃举手、争相抢答,从“红树林里有什么?”到“我们能为保护红树林做什么?”,稚嫩而热烈的提问此起彼伏。这场跨越地理界限的生态课堂,不仅让西北学子近距离感知了热带海洋生态的奇妙,更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埋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种子,让“山”的坚韧与“海”的灵动通过知识纽带紧密相连。

同话一片赤诚心,共悟“初心”力量

科普课程结束后,红树林党支部和六盘山党支部开展座谈交流,共话初心、共担使命。六盘山党支部围绕“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讲述着支教队员们如何在教育一线,用知识的光芒,播撒希望的种子。红树林党支部带着“走遍中国每一片红树林”的行动指南常年跋涉在祖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将厦大智慧深深镌刻在国家生态保护的蓝图上。厦门大学校团委书记张晴指出“一种向下探索自然的奥秘,一种向上托举未来的可能。”。

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书记王晟对两支部的工作表示认可,他鼓励支部党员们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把小我融入大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知识照亮孩子们的未来,用科学守护子孙后代的蔚蓝家园。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两支部共建,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学习活动,他邀请六盘山党支部成员带领宁夏学生到漳江口红树林实地教学,走下滩涂观察弹涂鱼、招潮蟹,走近“海上森林”,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同走一段长征路,凝聚“共识”伟力

六盘山被誉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之山”,其间的2.5公里红军小道镌刻着90年前的热血记忆。25日下午,孙理一行与六盘山党支部、红树林党支部党员代表共同踏上这条“信仰之路”。

沿途的荆棘与陡坡,让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先辈的脚印上——大家切身体会到红军战士当年翻山越岭时面临的困苦与磨砺。小道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等红色标语如时光坐标,将历史场景鲜活复刻:红军战士翻越崇山峻岭的坚毅身影、坚守信仰的铿锵誓言仿佛穿越时空而来。一行人拾级而上,走进矗立于六盘山巅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这座修建在长征最后一座翻越高山之上的红色场馆,如一座时光灯塔,通过文物与影像将烽火岁月的壮阔长卷徐徐铺展。馆内陈列的一双双磨破边缘的草鞋、一架架锈迹斑斑却仍指向远方的望远镜、一段段记录冲锋号角的影像资料,将历史的温度具象化,每一个细节都叩击着在场党员的心灵。

孙理嘱咐两支部要深悟长征精神的内核,从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传承弘扬好新时代长征精神,携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最后,全体人员步行至巍峨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前,用合影定格下这场关于初心与使命的跨越时空“精神对话”。

共赴一场山海约,共书“协作”答卷

此次共建延续了厦门的深厚情谊——红树林党支部跨越2000余公里,从东南沿海奔赴西北高原,把红树林生态保护意识的种子播撒到了西部大地,与六盘山党支部再续“山海之约”。双方共走长征路,在并肩前行中凝聚协作共识——生态保护需要代代接力,红色精神更需携手传承。

这不仅是“共赴山海之约、共书协作答卷”的生动实践,更是两支部跨越山海、携手同行的有力见证。未来,双方将以“山海”为纽带,在生态保护理念共建、红色教育联动等领域深化合作,让每次“赴约”都成为凝聚力量的新起点,续写厦大青年的协作篇章。

(文/六盘山党支部 彭轻梦 图/红树林党支部 邓月婷 六盘山党支部 彭轻梦)

【责任编辑:高晓东】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