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暨第十八届中国高校影视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开幕。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与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学会秘书处与厦门大学电影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厦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保加利亚国立艺术学院等国内外高校,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大众文化学会等同行协会的7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征程 新使命:中国影视与文化强国建设”主题,深入探讨中国影视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开幕式上,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致欢迎辞。他表示,本届年会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影视学界的责任担当与思想活力。作为本届年会的主办高校,厦门大学与学会拥有共同的理想与使命。面向未来,厦门大学将与学会以及国内外同仁一道,继续推动中国影视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共同探索影视学科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径,共同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丕民指出,本届年会的主题深刻呼应了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如何把握机遇、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影视创作与传播能力,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是摆在每一位影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把牢创作导向,顺应科技变革,推动深度融合,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传播效能。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指出,本届年会立意高远,恰逢其时,汇聚学术洞见与文化思考,在思想的交锋与共鸣中,照见中国影视的时代使命。学会愿与全国高校及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共同推动中国影视教育、研究与创作的良性循环,在思想共识中凝聚行动合力,在学术创新中汇聚文化力量。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总编辑马佳发布了“光影绽放中国行-高校行”活动;西部电影集团“影谱AI”总规划师锁言涛发布了汉语电影AI辅助创作平台;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运营总监许宏发布了该影展的最新进展。
张宗益、张丕民等与会嘉宾共同为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影视学科建设成果展、第四届全国高校影视作品联合展映活动揭幕。

丁亚平,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教授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非遗影像创研中心(厦门大学)揭牌。
在“新征程 新使命:中国影视与文化强国建设”主题论坛上,五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讨论。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汤恒教授围绕 “文明互鉴视野中中国影视的互主体传播策略”,提出要坚持增强文化主体性与尊重文明多样性相统一,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并构建影视交流长效机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以 “中国电影百廿周年之观察与思考” 为主题,指出中国电影是激发民族精神的时代号角、书写人民情感的大众媒介、传递东方审美的艺术平台和推进文明互鉴的文化名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主任梁红在发言中明确,国家平台需强化价值引领、坚持守正创新、融入国际视野,践行责任担当与时代使命;黄建新围绕 “影视行业巨变时代的人才培养” 强调,影视产业变革重塑人才培养逻辑,需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体系系统性重构;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执行主席斯坦尼斯拉夫・塞莫季耶夫教授以 “21世纪影视教育面临的挑战” 为题,介绍了联合会情况、世界影视教育发展阶段,指出当前五大核心挑战及应对探索。
本届年会适逢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是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也是对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回顾总结。除主题论坛外,本届年会还设置了8场专场论坛、26场专题论坛和“纪念世界电影130周年、中国电影120周年”专题学术研讨会。本届年会共安排学术活动36场,发表论文近300篇,发言嘉宾近400人。据悉,年会结束后,学会还将对参会论文作进一步遴选并结集出版。此外,本届年会还设置了3场电影特别放映、2场高校影视作品展映、1场主创交流会、1场学科建设成果展等展映交流活动。
(学会秘书处 张国涛、张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