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厦门大学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日”文化节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4日 来源: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11月22日下午,厦门大学第十三届“中国日”文化节在翔安校区坤銮楼举办。“中国日”文化节根植于国际中文文化教学课堂,是课堂的文化延伸与综合实践,本届文化节更是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通过文化荟萃联欢与文化互动体验,以更加丰富的内容与创新的活动形式,立体、综合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近千名中外师生踊跃参与,共赴一场跨文化的交流盛宴。

翔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俊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日”以“文化互通、心灵相通”为核心,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让中外文化同台绽放,诠释文明互鉴之真谛。愿外国学子借此走进中国,让厦园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摇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许美霞指出,本次活动与2025年世界中文大会“创新引领 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的主题相契合。学院将赓续初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深耕这一文化品牌,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与中华文化真正的“零距离”,在新时代书写文明交流互鉴的崭新篇章。

在气氛热烈的暖场环节后,《舞狮呈祥》拉开文化荟萃联欢序幕,气势十足点燃全场。新西兰留学生冷山以太极刀法诠释了太极精髓,尽显中西融合之美。《旗袍风雅》中,舞蹈与旗袍秀完美结合,国际中文研究生们身着各式旗袍,展示了东方女性的温婉典雅与灵动风韵。紧随其后的《多国同袍,汉衣韶华》,来自9个国家的国际生身着曲裾、袄裙、飞鱼服等传统汉服惊艳亮相,广袖飘飘、衣袂翩跹,行走间环佩叮当。不同肤色的面庞搭配古典服饰,既展现出中华传统服饰的璀璨美学与深厚底蕴,更在衣袂翻飞间传递出跨越国界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让人体会到文明交流的温暖与力量。

今年“中国日”活动的一大亮点,是通过文化荟萃联欢的形式集中推介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遗歌仔戏。来自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老师们带来的系列精彩作品,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现场,波兰等五国留学生还在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团长庄海蓉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苏燕蓉的带领下,用闽南语共同演唱经典曲目《身骑白马》,真挚的情感与略带生涩却格外认真的唱腔,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加纳留学生也现场学艺,与国家一级演员陈炳聪一同演绎歌仔戏经典丑角动作,诙谐灵动的互动引得满堂喝彩。歌仔戏推介环节既彰显传统艺术底蕴,又融入跨文化互动趣味,为中外师生献上了一场中西交融、精彩纷呈的文化视听盛宴。

文化互动体验环节,通草雕画、传统面塑、布袋木偶、中国茶艺、剪厝、剪纸、书法等十一项非遗体验项目人气鼎盛、热闹非凡。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参与者们收获满满。

来自加纳的丁兰参与了歌仔戏互动环节,她说:“参加‘中国日’真的太难忘啦!传统舞蹈的柔美、书法体验的静心、闽南戏剧,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沉浸式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想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陈学友提到:“感谢学校举办的‘中国日’文化体验活动!特别难忘的是书法体验,在专家老师悉心指导下,我们执笔、蘸墨、运锋,亲身体会汉字书写的韵律与美感。这场公开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通过互动教学收获了宝贵的实践心得。”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艾丽说:“今年是我第八次参加‘中国日’,但每一次都带来新的感动与启发,让我再次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对我来说,‘中国日’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段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的宝贵旅程。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欣赏、学习和体验中华文化,我深感荣幸。“

第十三届“中国日”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成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据悉,自2013年起,“中国日”已连续举办13年,是厦门大学国际化办学的标志性品牌活动,已成为海外学子走进真实中国,在体验传统民俗中感受中华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本届“中国日”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管委会、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承办,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国际处、校团委、图书馆、艺术学院及厦门大学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协办。

(文/许婕妤、肖宁遥 图/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师生等)

【责任编辑:曾文萃】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