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社会服务 >> 正文
实践路上|探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浙江实践——2025年福建省省级示范实践队在浙江纪实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9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何以育才?人才何以作为?科技何以赋能?7月15日至21日,由厦门大学、厦门工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组建的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考察足迹,深入浙江杭州、嘉兴等地,深刻感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动人篇章,增强青年学子“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回望历史 砥砺强国之志

烟雨楼前,红船静泊,无声诉说着开天辟地的启航初心。在嘉兴南湖红船旁,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进功教授讲授思政微课。他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了不懈探索。徐进功以“红船精神”指引实践队师生深刻领悟教育科技人才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激励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实践队师生通过珍贵的文物史料,沉浸式回望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光辉时刻,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渝初心与使命担当。参观结束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祝松谈到:“‘红船精神’让我真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当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百年前红船承载的理想,正由我们这代青年以科技力量来续写和传承。”

叩问教育 勇担强国之责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实践队分别选取了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开展专题调研。“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教育始终是科技腾飞的翅膀,是强国之路的起点。”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代玉启教授以《如何理解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理念》为题,结合浙江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与科技创新成果为实践队讲授思政课。在马兰工作室和机械工程学院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厅,实践队深入调研了浙江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实践队师生先后走访浙江省工业大数据与机器人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距离观摩航空航天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尖端科研装备,观看机械臂精准复现高难度操作,聆听科学家阐释极端环境下保障设备稳定的核心算法,真切体会到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显著成效,更深深震撼于研究院在自主创新与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实践队队长、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厦门大学)社长苏泽锋谈到,“高校实验室的理论成果快速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专业人才在产学研链条中实现价值跃迁。这次调研让我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解码科技 激发强国之能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为实践队带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解读》的专题思政课。她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时代背景及战略意义切入,深入阐释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关键作用,为同学们后续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要运用大数据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和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聚焦科技成果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开展专题学习调研。在“数字城市技术展厅”,师生深入考察“城市大脑”“一网统管”“未来社区”“智慧康养”等标杆案例,深入了解覆盖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家政服务等多领域的惠民数字化场景,真切感受到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方面的巨大价值与广阔前景。厦门大学思政课教师陈仁锋在现场微课上指出,智慧治理的底色是“人民至上”,运用先进技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实践。“看到‘城市大脑’如何精准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我理解了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备智能制造专业的王嘉鑫同学感慨道。

在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实践队师生通过裸眼3D大屏沉浸式回溯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置身于万物互联的壮观图景,直观感受数字技术的无限可能。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曲延云教授以《数字时代 青年何为》为题,为师生现场讲授微课。曲延云围绕数字技术发展脉络与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深刻阐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勉励广大青年紧抓数字时代的历史机遇,主动投身智慧城市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在杭州六小龙展厅,前沿科技成果更让实践队师生叹为观止:云深处科技的机器狗在工业巡检、应急救援场景中展现稳健作业能力;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与师生流畅对话、精准互动;强脑科技的仿生手通过感知细微动作,让平面游戏操作转化成可触感的现实交互……杭州“六小龙”的创新成果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线、融入生活。聚焦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队进一步深入杭州“六小龙”之一的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观摩了机器人复杂地形适应、多模态运动及灵巧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效果。在座谈交流环节,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布局及市场拓展情况,分享了机器人在工业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的落地案例,并围绕技术研发方向、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人才构成等话题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

“科技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活,这让我看到了所学专业的广阔舞台。”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的苏智鑫同学深受鼓舞。“走进云深处,看机械狗在精准作业时,我突然意识到课堂上学习的机械原理、控制算法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们能变成提高生产效率的‘智慧之手’。教育赋予我们专业底气,科技让我们拥有改变的能力。”厦门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任曌阳深有感触地说。

对话人才 锤炼强国之技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基于此,实践队走进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实地走访阿里巴巴橙点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实训基地,通过教学科研团队的现场讲解与案例展示,深入了解了高职院校在链接企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实践队还与校方展开座谈交流,聚焦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新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效能提升机制研究这一课题,实践队深入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作为一家始终致力于探索和创新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从入职培训到高管培养的全过程;建立了多元化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陈”的企业文化墙前,实践队员深刻体悟到人才培养与创新驱动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认识到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历时七天,实践队深入走访教育综合改革前沿阵地、科技创新核心区域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真切感受教育筑基的强大力量、科技创新的澎湃脉动和人才驱动的核心价值。调研中,实践队师生见证了高校智慧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见证了科研成果与区域发展的协同联动,见证了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在追寻领袖足迹的社会实践中读懂了时代赋予的命题。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浙江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矢志报国的强大动力,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成长追求,挺膺担当、奋楫争先,将教育赋予的专业底气和科技创新激发的澎湃活力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文/侯佳君 朱香锜 陈梦琪 苏泽锋 图/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浙江站)师生)

【责任编辑:戴佩琪】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