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芯青年”们走出校园、奔赴山海,以专业践行理想,以热忱书写担当。他们走进乡村课堂,为孩子们点燃科技梦想;深入革命圣地,在红色足迹中坚定信仰;探访高新企业,触摸行业发展强劲脉搏;投身一线岗位,在实践中锤炼硬本领。芯青年们以知行合一的方式,展开了一场关于成长、责任与未来的炽热奔赴。
科技筑梦:八闽之芯启芯程
这个暑假,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八闽之芯”科技夏令营再启新程。由80名厦大学子组成的6支实践队分别奔赴八闽大地及云贵山区,与当地400余名中小学生“手拉手”,开展电子学科科普教育活动。在“蓝色科技”与“红色基因”的课程中收获知识与成长,厚植爱国情怀、坚定信念,激发科技探索兴趣、启迪梦想。

在蓝色课堂上,实践队员们把无人机、智能小车、编程建模等先进科技带进课堂。实践队员们结合授课对象特点,针对性地设计青少年科技启蒙课程。看模型、学基础、仿代码、做设计……在轻松有趣的互动中层层递进,逐步独立创作出自己亲手设计的小作品。更有小营员们在实践队员的带领下,从最基础的线路开始,逐步不断尝试组装、设置、调试,直至成功驱动智能小车寻迹、转向、规避和操纵无人机飞行、旋转、悬停等,让营员们近距离触摸到科技创新的乐趣,激发了营员们的创新思维与科技兴趣。
夏令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精心设计了微党课、“国旗下的团课”、党团知识竞答、红歌教唱、红色主题演讲、红色教育基地访学等教学环节。在红色课堂上,实践队员们带领营员们在庄严氛围中重温峥嵘岁月,深刻体悟伟大抗战精神,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与坚定信念,传承家国情怀,树立科技报国志向,让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奋斗传统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本次夏令营还开设了素拓破冰、科普讲座、美术手工、安全问答、趣味运动会等系列绿色综合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和互动中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八闽之芯”科技夏令营作为学院“党旗灼灼 芯光熠熠”党建品牌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未来的厦大电子人。夏令营将电子学科科普与红色主题教育有机融合,课程内容充实、形式创新多样,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可与赞誉,是高校普及科技教育、深化校地合作的一次生动实践。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发挥电子学科专业优势,创新校地合作模式,着力打造一个立足厦门、辐射全国的科普实践品牌项目,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点燃科技报国的梦想。
访企研学:芯火工程筑芯梦
产教融合筑芯梦,革命精神砺初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厦门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院党委党校第五期“芯火工程”党员先锋培训班组织“光琢芯华,硅绘江南”实践队与“芯聚湾区,研行致远”实践队,分别深入长三角、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区域开展实践研学。

“光琢芯华,硅绘江南”实践队先后参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八〇三研究所、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SK海力士生产基地、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厦门大学无锡研究院、厦门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无锡芯亿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高新企业和科研机构;“芯聚湾区,研行致远”实践队则分别赴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芯智科技有限公司、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访交流。通过实地参观企业现场、聆听技术报告与企业宣讲,并与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厦大校友等进行深入交流互动,让青年党员们切身感受到科技研发背后蕴含的复杂技术与创新智慧。
在追寻红色记忆过程中,“光琢芯华,硅绘江南”实践队先后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无锡荣毅仁纪念馆、无锡革命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芯聚湾区,研行致远”实践队则前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师生党员们深切感受到民族危难时期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深刻体悟革命先辈无私奉献、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也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党员们铭记历史、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作为学院“党旗灼灼 芯光熠熠”党建品牌系列之一,实践研学打破了青年党员培养的课堂边界,将教育场景延伸至实践一线,是“芯火工程”党员先锋培训班的核心实践环节。该环节创新融合红色主题教育与专业实践,通过组织学员深度参访集成电路、电子科技领域头部企业,切实强化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党性修养,激发了青年党员将职业理想与个人追求同国家科技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明晰职业成长路径,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找准定位、锚定奋斗方向。
实习闯关:芯青年职场初体验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号召,切实提升青年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职场适应力,暑假期间,学院组织200余名学生分别奔赴广东、福建、浙江、云南等地数十家单位开展暑期实习活动,把课堂搬进生产线、洁净室、实验室等,芯青年们在实习中解锁“职场初体验”。

无尘服下,芯青年们亲手旋开光刻机的旋钮,体会温度偏差一度、时间多一秒对晶圆良率的“蝴蝶效应”;烙铁与示波器旁,一块LM358运放被焊成12V转5V的稳压源,当教科书里那条完美波形在屏幕上稳稳亮起,公式瞬间有了温度。从芯片制造、硬件测试到数据库、BIM与网络安全,所有知识在真实项目中被重新编译,同学们在“边学边做”里升级技能,也悄悄攒下第一份“职场安全感”。实习期间,学院副院长李澄,党委副书记林蕊,系主任代表吴挺竹,班主任代表廖新勤,团委书记胡凡,辅导员林燕红、谢泓鑫分赴各实习单位看望同学,与同学们、企业导师围桌畅谈,把学校和学院的牵挂与鼓励带到一线,让这场跨越半个中国的暑期实训有了更温暖的注脚。
本次活动成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的桥梁,助力“芯青年”提前洞悉行业发展规律与人才需求标准,在沉浸式实践中精准锚定职业定位、积累宝贵职场经验,也为学院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实习活动的形式与内涵,为培养更多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筑牢根基、积蓄力量。
步履不停,耕耘不辍。这个暑期的经历,已成为“芯青年”们珍贵的人生体验:每一次的出发,都是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每一次的归来,皆满载思考与成长的硕果。电子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一方面,将实践育人“第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把“大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引导芯青年们用专业服务社会、以实践锤炼本领。另一方面,学院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与校地合作,拓展联合培养平台,推动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展望未来,电子学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深化实践育人与产学研融合,为芯青年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引导更多芯青年将个人追求融入时代发展与产业需求,以创新之能、实干之姿在科技强国与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