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要求,持续深化闽宁协作,高质量落实厦门大学定点帮扶宁夏隆德县医疗任务,9月23日至29日,按照学校定点帮扶与促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由校医科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峰、附属翔安医院党委书记左正宏带队,组织附属翔安医院、附属中山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成功医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和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组建的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妇产科、儿科、健康管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一行14人,“组团式”赴隆德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为隆德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贡献厦大力量。活动期间,校党委副书记孙理带队走访慰问了医疗队成员,与医护人员亲切交流。

临床攻坚+MDT会诊 精准破解诊疗痛点
帮扶期间,专家团队立足隆德县医疗实际需求,以“全时段下沉、多科室联动”模式,分层分类、深度参与隆德县人民医院日常诊疗,并协同县人民医院建设临床科室,帮助科室理思路、建框架、立规范、定目标,把优质医疗服务落到实处。在临床诊疗层面,累计完成门诊诊疗129人次,涵盖心内科慢病管理、妇产科专科问诊、儿科常见病筛查等;参与146名住院患者查房、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优化,重点覆盖老年慢性病、儿科重症等重点人群;聚焦手术能力提升,开展手术示教4例,全程带教县医院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流程。针对县域疑难病症,专家团队协同县医院组织开展多学科协作(MDT)会诊25例,从病情评估、用药推荐到康复护理方案制定等,全程拆解诊疗思路,不仅为患者制定“一人一策”治疗计划,还向县医院医护人员演示 MDT 协作流程,助力当地建立常态化多学科诊疗机制,提升复杂病例处置能力。

张树村义诊送暖 把“三甲服务”送到家门口
26日上午,专家团队赴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开展“送医下乡”义诊赠药活动,学校派驻张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谢彦贞参加活动。尽管初秋清晨微凉,村民们仍早早带着病历、检查报告排队等候,现场秩序井然。专家们耐心接待每一位村民,为150余人提供免费问诊服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等当地高发疾病,逐一解读检查结果、指导用药与饮食禁忌。义诊现场还为村民赠送降压、降糖等常用药品20余种,村民们纷纷表示:“不用跑县城,在家门口就能让厦大专家看病,还能领到药,真是太贴心了!”此次义诊真正实现“问诊、指导、赠药”一站式服务,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闽宁协作的温暖。
帮扶活动期间,校党委副书记孙理带队赴隆德县人民医院考察由学校援建的医疗远程会诊平台和“一键呼叫、接诊即到”系统,走访慰问了正在张树村开展乡村义诊的医疗服务队,与医护人员亲切交流,了解健康帮扶情况,强调要以“山海情深”的责任感做好医疗帮扶工作,为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水平贡献厦大力量。

学术讲座靶向赋能 夯实县域医疗“造血”根基
针对隆德县医疗学科短板与医护人员需求,专家团队开展专题学术讲座与业务培训,14场专题讲座聚焦县域急需领域,涵盖《脑卒中的识别与干预》《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子宫内膜异症患者的慢病管理》等内容,既有对常见病诊疗规范的系统解读,也有对疑难病例处置思路的深度分享,兼顾实用性与前瞻性。此外,专家们还分科室开展业务培训,结合当地临床案例,通过“互动提问+模拟操作”解答医护人员日常诊疗困惑,更针对县医院技术空白,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项,填补多项县域医疗技术盲区,助力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骨干”,推动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帮扶活动期间,医疗队还与隆德县卫健局、县人民医院举行帮扶座谈会,就附属医院后续开展专家驻点、常态化远程会诊及人员进修等合作进行交流,隆德县委常委、副县长何鸿鸣参加座谈。相关资源旨在推动帮扶模式从“短期支援”向“长效赋能”的战略转变,确保厦大医疗资源能够“沉得下、留得住、见实效”。医疗队还来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学习,看望了在县村挂职的何鸿鸣、谢彦贞同志,和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深切感受到厦大师生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春情怀和温暖故事。
“跨越山海,守望相助”,此次“组团式”赴隆德医疗帮扶,既是校医管办落实学校定点帮扶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校地协作、推动医疗资源均衡下沉的重要举措。未来,校医管办将继续秉持“隆德所需,厦大所能”理念,不断探索优化帮扶模式,推动厦大医疗力量扎根隆德,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为提升国家及区域医疗卫生水平贡献厦大力量。
(医管办 郑俊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