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厦门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和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携手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月24日,厦门大学师生一行25人来到泉州梨园古典剧院,参加基地授牌仪式,并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精英人才”为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
授牌仪式在剧院二楼贵宾室举行,与会者有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获得者曾静萍,剧团副团长、知名小生演员张纯吉,剧团主任、丑行演员林小伟,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教授,杨惠玲教授,汪晓云教授与学生代表。仪式由林小伟主任主持,曾静萍团长、李晓红教授相继发言。
曾静萍团长对厦门大学师生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梨园戏的发展现状,并动情地说:“希望你们可以和我们一起看着梨园戏慢慢变老”。在表达喜悦心情、邀请大家常来看戏的同时,她还鼓励同学们在演出前来到剧院,与演员、导演在后台密切接触。因为只有了解梨园戏,才能身心投入地观赏演出,从而体会到她的美。随后,李晓红副院长代表厦门大学授牌,并分享了她的感悟。她认为,在新媒体愈来愈发达的年代,如何将梨园戏发扬光大,是每一位年轻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积淀深厚的百年学府,厦门大学有责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今后,厦门大学将和梨园戏传承中心协力合作,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精英人才的培养。
授牌仪式结束后,厦大师生走进剧场,观看了王仁杰剧作演出季的压轴大戏《陈仲子》。王仁杰先生是梨园戏的灵魂人物,深得梨园子弟的爱戴。在他去世周年之际,传承中心筹划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该剧着力呈现精神朝圣者陈仲子为了追求贞廉人格,不断超越自我,最终陷入迷局的全过程,是一部内涵丰厚、发人深省的力作。为了完美诠释仁杰先生的代表作,演职人员反反复复地排练,我们观看的是正式演出前的一次联排。虽然演员身着常服,但一丝不苟。其身心之投入、演技之精湛,令人惊叹。悠远的音乐、婉转的唱腔、优美的身段、独出心裁的舞美以及深刻的思想融为一体,创造了美到极致的艺术情境。厦大师生皆沉醉于其中,被深深打动,不仅对梨园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有了更为具体、深入的感知,也体会到了传统戏曲独有的魅力。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毕宸铭同学满怀感慨,赞不绝口:“这部戏的音乐太精彩了!我完全没有想到,在东南一隅竟然有如此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者!”“陈仲子的扮演者林苍晓先生太牛了,他简直是‘活’在戏中的呀!”“我能感觉到,包括演员、歌队和演奏者,他们都有一种敬畏之情。在他们心中,梨园戏是万万不能亵渎的!”
师生们还在林小伟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梨园戏史展览馆,并与优秀演员廖淑云、许幼娟等交流互动。廖淑云结合日常生活,深入浅出地介绍、示范梨园戏的发音特点,以及不同行当唱词、念白以及身段的差异。师生们踊跃参与互动,学习了梨园戏独有的站姿和手姿,皆受益匪浅。泉州拍胸舞传承人李水星先生也来到剧院,不仅介绍拍胸舞的历史与现状,回答师生们的提问,还亲自示范,在现场跳起了粗狂、诙谐又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舞蹈。师生们情不自禁地跟着李水星先生学习拍胸舞的基本动作“打七响”,场面十分活跃、热烈。
通过与演员互动,参观展览馆,观看《陈仲子》的联排,师生们不仅对梨园戏有了更为具体、深入的认知,也切身感受到传统戏曲独有的魅力。我们希望,此次授牌仪式是厦门大学与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合作的起点。只要双方的协办同心,古老的梨园戏将收获一大批年轻的观众,以及研究者和学习者。
(吕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