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全国道德模范、厦门最美志愿者走进厦大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2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3月30日下午,在厦门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厦门市第三巡察组组长、市委巡察办公室室务会成员、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厦门市最美志愿者陈建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志愿者、福建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长陈素珍,为2022级哲学、历史学、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同学们讲述了一场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分享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的感人经历,阐释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创新方式。近四百名学生以课堂连线的方式线上听讲。

课程伊始,该课堂授课老师王奇琦结合理论内容,简要阐述了中国精神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四种伟大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历史环境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感人事迹。

两位嘉宾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陈建南表示,他在汶川地震后萌生了成为志愿者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十余年,包括坚持不懈参与义工活动、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等。在实践中,他加深了对志愿服务的理解,认为志愿服务是公民个人需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目标导向,作为机关干部更应该做到为人民服务。陈素珍表示,作为专业救援队的队长,她带领着其他志愿者常年奔赴国际国内抗震救灾现场。她重点分享了今年2月份发生在土耳其的地震救援经历,他们肩负57件、重达一千多公斤的重型装备,多次辗转,在“黄金救援72小时”之内赶到土耳其地震现场,克服了倒转时差、休息不足、救援环境阴冷多雨、灾害现场楼栋偏离危机等多重困难,令同学们动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原宗丽、教学改革中心副主任庄三红老师在听完课程后表示,“听了两位志愿者的分享,我深受感动之余,更深刻地感受到雷锋精神没有过时。不论是身边平凡的志愿服务,还是跨越国界的救援活动,都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谱系,党和国家能够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凝聚力量。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在服务社会与他人的义工服务中,有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危难时刻紧急援助的蓝天救援服务背后,有祖国、技术的保障与支持,这是新时代践行雷锋精神的坚实基础和深厚土壤。”

同学们也纷纷写下感言。沈雨彤:“他们的经历,则让我体会到抗灾减灾志愿服务的沉重、艰辛,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承载生命之重的奉献。”翁易琳说:“今天下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修课,感悟颇深。陈学长既是十年如一日的暖心志愿者,也是一名爱民、亲民、真心为人民服务与燃烧生命的中共党员,他将爱心与党心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年学习与传承。”

据悉,这既是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9年以来持续邀请各行各业杰出的行业标兵与道德模范进入课堂的又一次实践,也是运用线上平台、采用课堂连线的方式扩大授课面以创新教学模式的新尝试。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利用新媒体技术、邀请行业领袖与英雄模范,深入本科生思政课课堂,提升本科生思政课教学质量。

(文/王奇琦、张丽霞 图/冯歆然)

【责任编辑:曾文萃】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