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厦门文史沙龙第102期于7月1日在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本次沙龙以“厦门红色记忆:一个革命者的集体记忆与书写”为主题,通过梳理不同时空背景下革命者——罗扬才烈士的集体记忆和书写文本,重温和回忆历史上这段跌宕起伏的红色岁月。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厦门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厦门市图书馆,及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唐明娟指出本次文史沙龙活动的目的,并勉励厦大师生和文史爱好者们回到历史,切身体会厦门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市委党史方志室将积极开展党史和地方志“八进”活动,在全厦门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方志爱厦门的浓厚氛围,努力探索富有时代特征、厦门特点、党史方志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方式方法。
在对谈环节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书记佳宏伟引用顾颉刚先生的“层累的历史”观点,提出要多维度、多视角看待历史的诠释、书写和记忆。马克思主义学院4位同学分别从媒体记忆、厦大记忆、人际关系、活动空间等角度分享对罗杨才烈士的集体记忆和形象书写,并就罗扬才烈士的教育生平、革命选择,以及相关史料挖掘等内容与在场观众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文史沙龙活动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开展,将历史和现实、研究生的学术教学与培养和社会连接起来,揭开、回顾和延展历史记忆,是一次创新尝试,同时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学习与国家、社会和民族同频共振,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本次沙龙由厦门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厦门市图书馆主办,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承办。活动旨在引导厦大师生更深入地学习红色文化,更扎实地钻研党史,更积极地投入社会服务,是对打造厦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得到了厦门媒体的广泛关注。
(文/吴思怡、史勤 图/陈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