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大学生常见哪些心理问题?针对师生共同关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018年12月14日,医管办党支部、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和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支部共建活动。活动邀请了仙岳医院主任医师、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刘发荣参加,从在校大学生、教师、管理部门、心理医生四个维度聚焦大学生心理健康。

刘发荣主任医师首先带来一场题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的讲座。他以一部探讨人类心灵的电影《荒野生存》引题,充分结合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在座师生生动讲解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哪些表现提示心理出现问题、心理问题的基本特点、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等等。引导学生通过“三条建议、四个工具、四条原则”处理心理问题。鼓励学生直面心理障碍,避免一个人独立承担压力,必要时要知道寻求专业帮助。
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书记林岑代表学生群体发言。党支部调研发现本科生有来自家庭、外形、专业、学习等方面导致的心理障碍;研究生会出现实验做不完,导师关系相处不好等带来的焦虑问题;而毕业生更多出现就业问题、情侣关系带来的心理障碍等。
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曾锦章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要求更多创新性,因此容易产生更多的挫败感,这与学生的柔韧性、弹性有关,教师们要关心学生并给予尝试允许失败。他态度和蔼的交代学生,就像生病要吃药一样,有问题要记得找老师,老师很愿意帮助大家。
药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昌利从学生工作者角度简要介绍了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开展情况及学院在全方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她希望学生敢于求助专业指导,运用反向思维逆流而上,持续关注心理健康。
医管办党支部书记申东杰谈到,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育心与育德要相结合,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师、生、管理部门要共同努力,在专家指导下,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除了共建支部的同学,药学院部分硕博导师、药学院学生心理委员等也参加了活动。大家踊跃发言,谈到大学生的焦虑有顾虑不便向老师开口、如何判断情绪低落是正常的心情起伏还是异常的心理障碍、不知如何向专业人士求助、心理委员的工作如何开展等等。刘发荣解答了师生分别提出的问题,在座的老师们也一一回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交流中,老师表达了关爱,学生表示出感谢。各用一句话互赠表达心声。林岑说:“微光点亮微光,希望追随老师的微光,把微光点燃、传承下去。”曾锦章说:“健康人格最重要,多讲付出,少讲收获。”刘发荣说:“一切顺其自然,跳出自我看自我。”申东杰说:“善求助、格局大、心胸广、眼界宽、向前走。”
此次三个支部的共建活动得到了药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大家还对下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医管办党支部、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公卫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