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7月18日,公共事务学院举办了2018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期间学院党政领导、各系系主任、副系主任全员参与,大家与志愿者一起用心付出,做好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让营员们体验了一场别样的学术之旅,感受到了厦大特有的美丽,如一位营员所说,“最美的同学、最美的老师在最美的厦门大学。”

开营仪式,与最美大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武汉大学李同学参加开营仪式后说,“这个仪式十分隆重,体现了学校和学院对此次夏令营的重视,以及对各位营员的欢迎,也表达了对各位营员的期待,作为夏令营中的一员,争取得到优秀的成绩,成为厦大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员。
7月14日下午的开营仪式让营员们印象深刻。黄新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昭示着厦大学子的人生追求和学术品格,公共事务学院是一个年轻,充满朝气的学院,他鼓励同学们秉承厦大校训,放飞梦想、勇于追求。在接下来的学科宣讲环节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黄枫岚表示,“和蔼可亲的朱仁显教授向我们一一介绍系所的设置情况,我被学院教学的国际化、多元化和精英化所吸引,也对自己今后在学院的学习充满着向往。”
师生座谈会,让营员体验到了浓浓的学术氛围
“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一次师生座谈会让我体会到了厦门大学浓厚的学术气氛,这是我心目中向往的学术的圣殿的样子。”来自吉林大学刘同学说到。
7月15日上午,公共事务学院夏令营师生座谈会在成智楼举行,院领导、系主任、副系主任全员参加。来自各专业的老师详细介绍了所在专业的招生计划和学科建设情况,对同学提出的有关对外交流、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在营员看来,这虽然并不是一次正式的学术交流会,但老师和同学们思想的碰撞已经达到了一次学术会议的水平。
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也打动了现场的同学们。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系主任易林教授因意外受伤,坐在轮椅上与同学们分享了三个小时。“当我看到易林教授坐着轮椅、拄着拐杖来到教室时,一股暖流顿淌心底,我为厦大公共事务学院的老师们的敬业与努力感动不已。”一位营员动情地写到。公共管理专业交流会的一个小细节则让来自复旦大学的黄钊璇很受触动,“有一个小细节使我印象深刻。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中途黄新华教授走出会议室接听了电话,他返回座位后轻声问了吕志奎老师接受的提问及其所做的回答,又对问题做出补充回答,他很关心夏令营营员的需求,非常细致地做着各方面解答,我觉得很受触动。
公共政策实验室,刷新了营员对公共管理的认知
7月15日下午,学院组织夏令营营员参观公共政策实验室,实验室负责老师向营员们介绍了公共政策实验室建设和运作情况及相关学科发展情况,介绍了实验室的行为实验、预测评估、模拟仿真和数据分析等主要功能及其在推动学科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岳庆磊感慨到:“公共政策的实验室,刷新了我们的认知,文科生也可以有自己的天地。”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盛雪梅表示,“老师们对目前大数据所面临的公民隐私权的合法性与同学进行了思想的碰撞,对我们有了非常多的启发。厦大走在了全国的高校的前列,有着高远的眼界和视野。期待下次可以亲自参与到大数据的实践当中,有着更真切的体验!”

细心贴心,让营员感到如家般的温暖
“从成都到厦门,2000公里的距离,完全不一样的饮食和风景,怀着忐忑而期待的心情,我来到了厦大。来到厦大最大的感触是厦门大学的人文关怀。无论是老师随口的问候或是学长学姐真心的指导和建议,无处不让我感觉这个学校的包容与真诚,仿佛自己不是个外来客,早就已经身在这个集体了一般。”四川大学王馨婷说到。
自五月上旬学院夏令营活动接受报名以来,共有四百余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报名参加,经过多方面考评,最终90名大学生入围。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专门成立夏令营工作小组,从六月中旬开始筹备各项事宜,从营服设计到手册制作,从后勤保障到活动安排,每一项工作都用心去完成,通过细心贴心的保障,让营员们感受到如家的温暖。
从营员报到环节开始,志愿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引导营员办理入营手续、领取物资,同时学院还安排多组志愿者引导营员前往宿舍区。 很多营员表示夏令营各项安排让他们倍感温馨,有营员表示“厚重的历史,细心的营前指导到报到的周到认真,都让我渐渐爱上了厦大。”来自苏州大学的刘育宛表示,“厦大作为中国最美大学,不仅有外在的美,更美的是内在美,老师对学生的那种呵护令人感动。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我觉得不是在于大师有多少,更不在于这所大学有多么知名,而在于老师与学生之间那种纯粹的师生情。”
(公共事务学院)
责任编辑: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