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文学院成功举办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7日 来源:

6月21日下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南光楼101报告厅举行。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炳华、院长朱菁出席本次活动,中文系王晓红、历史系曲天夫、李莉、哲学系曹剑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刘家军等出席比赛并指导,活动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主持。

来自四个系的六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在短短的二十分钟演示时间内,他们引经据典、妙语如珠,为到场师生带来了知识的飨宴。

邱士杰老师甫先出场,他将台湾和大陆的视角相结合,从同化和温存两种角度分析日本对外殖民史,层层深入讲述了伪满在日本对外殖民史上的特殊意义。刘子立老师以短歌行为引,不疾不徐地为听众展现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之深广。郑莉老师从莆田元宵节民宿文化仪式为开端,辅以生动的短视频教学,以不同的文化传统个案展开关于乡村仪式与戏剧的探索。翁少龙老师通过霍布斯的关于个人和社会的问题来讲解黑格尔对个体社会化的三个阐释路径:自然、人、物,阐述了青年黑格尔社会哲学思想的精神之光。仲霞老师结合板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文学理论中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别,将艰深的抽象概念具象化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王传超老师利用翻转课堂的新形式铺开了一幅青藏高原藏族人群的起源、迁徙和演化的图卷,并与现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演示环节结束后,评审对参赛选手进行了点评,并针对各个老师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作为教师技能比赛的精英“前辈”,李莉老师提出:青年教师一方面要致力于将人文精神渗透课堂,有勇气挑战高深有趣的选题,另一方面也要多方面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有技巧性地引导课堂。

朱菁院长对比赛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当今教师面对的挑战越来越棘手、越来越多样,教师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传统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地是要与短平快的网络讯息、枯燥艰深的理论知识、学生日益涣散的注意力做竞争对手。在此情况下,如何将课堂变成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的舞台,教学技能的锻炼与提升就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课堂是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学院广大青年教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课堂教学基本功。

比赛结果在热烈的掌声中揭晓:刘子立荣获一等奖,邱士杰、郑莉荣获二等奖,翁少龙、仲霞并获三等奖,王传超老师获翻转课堂荣誉奖。

(人文学院学生宣传中心 文\李鑫明 图\曹译)

责任编辑:黄伟彬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