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强台风“莫兰蒂”过后,厦门大学联合遥感接收站的“大白球”依然坚挺,经受住了超强台风的考验。
该接收站系统是严晓海教授领衔的厦门大学-特拉华大学联合海洋遥感中心建设的。该接收站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天线直径为7.5米,天线罩直径为11.8米,具有L(1.69~1.71GHz)和X(7.7~8.5GHz)两个接收频段,可以对轨道高度在400~1000km的遥感卫星和气象卫星进行全天时、全天候、全自动的跟踪接收。作为我国东南地区最新的面向教育与基础研究的接收站,该系统可获取多种卫星的实时/准实时遥感数据,为海洋调查、环境监测、海洋管理与研究等提供高精度的遥感观测与数据支持。
厦门大学联合遥感接收站设计之初就将台风可能带来的影响考虑在内,因此特意在天线的外部增加了直径为12米的球状天线罩。该天线罩为玻璃钢泡沫夹层结构,既保证其坚固性,又具有良好的透波性能,并通过32个板凳形地脚螺钉与楼顶连接在一起,其抗风强度为65米/秒,约为17级以上。接收站大楼也采用了一体化设计,楼基、柱、梁环环相扣,层层叠压,7.5米直径的天线、11.8米直径的天线罩与整个大楼连成一体,为抵御高强度台风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楼施工过程中,课题组主要成员多次到达现场,与校区办、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天线厂家等相关各方进行频繁沟通,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台风来临之前,课题组技术人员带学生上到接收站,检查楼体窗户、门、锁扣等各项基础设施,并对天线、天线罩、避雷针与楼体焊接部分进行仔细检查,将门窗扣牢,容易出现松动的地方,拿沙袋顶住。台风过后,第一时间奔赴接收站,检查门窗是否破损,对存在隐患的地方进行第二次修补,保证楼体、设备安全。
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在联合海洋遥感中心成员和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厦门大学联合遥感接收站经受住了超强台风“莫兰蒂”的考验,并将在不久的将来为海洋环境遥感与监测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将对台风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文/李诗卉、耿旭朴 图/无泽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