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文学院《新生研讨课》:直面名师 直面学术规范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7日 来源:

人文学院《新生研讨课》是由学院各学科名师主讲的系列讲座课程。该课程以学术规范为核心内容,为大一新生架设了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桥梁,让刚进大学的新生们充分感受教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为了对学生加强学术训练,使学生尽快了解不同专业的学术规范和写作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学期人文学院的《新生研讨课》聚焦在学术写作、学术规范的指导上,副院长李晓红教授主持并组织了这门课程。该课程每次邀请不同学科的教授给学生做学术规范方面的专题讲座,本学期共开设了七讲。黄鸣奋教授(艺术学)、张侃教授(中国历史)、曹剑波教授(哲学)、胡旭教授(古典文学)、余光弘教授(人类学)、盛嘉教授(世界历史)、刘永华教授(中国历史)等老师,从学术写作的共同要求出发,强调不同学科对写作的不同要求,给学生们细致讲解本学科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老师们还兼顾不同文类写作的讲授,既有学期小论文、学年论文、读书报告、田野调查报告的写法,更有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使学生们了解了大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与中学写作以及文学写作的区别。老师们在介绍本学科学术研究规范时,通常都选择该学科最新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这样也使得学生了解了该学科的研究动向。此外,老师们还将自己指导过的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例子,介绍学生如何完成从选题到写作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之,由于主讲教授们以学术写作作为讲座的切入点,又兼及该学科学术经典导读,以及学术前沿的关注和研究方法的介绍,体现出众多领域交叉学科的延展性视野,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新生研讨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于老师们通常以写作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问并鼓励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每堂课的互动环节成为课堂气氛最热烈的部分,学生们积极提问,敢于质疑,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几周的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这门课的开设使得他们不仅知道了如何进行规范性的学术写作,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的学习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白了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如何去发现问题,从而想去主动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今后的大学生活与学习有了更大的期待。

人文学院《新生研讨课》本学期的尝试,目的是营造学院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术氛围,使学生们较早地了解学术规范,并以名师为榜样,养成严谨的学风!

(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