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锤炼当代大学生法律人的法治品格,11月30日,厦门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以“法援人的改革梦”为主题,契合12·4法制宣传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沙龙活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改革目标。同时明确指出“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法援人的改革梦增添了新的愿景。为此,厦门大学法律援助中心邀请了学院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法援人,共同探讨新时期的司法改革的问题。到场的领导嘉宾有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郭锦星、法学院副教授陆而启、大成(厦门)律师事务所的许兴文学长、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分行公司业务部的杜苏学姐以及厦门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廖宇杰学长。
活动开始前,首先观看了法律援助中心制作的宣传片,回顾了十三年来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走过的点点滴滴,同时展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背景之下,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之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郭锦星对法援中心的工作进行了指导,认为“建设法治中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人民的需要,是深化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改革的需要。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努力满足各类社会群体对法律的不同需求,使人人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正就在身边、公正就在眼前。”当前,法援中心的工作不要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扶助贫弱,帮扶更多的社会群体。
陆而启老师指出,法援人应该本着对当事人负责,对法律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法援实践中。这一深沉而富有思想的见解对我们新一届法援人深有启发!
许兴文学长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并把完善律师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律师工作和律师事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法治建设方面强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并突出强调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为我们传递了崇尚法治、依法治国的坚定信念。对于建设法治中国,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并指出司法改革的难题并指出了改进的方法,这种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法援人学习。
廖宇杰学长结合他在基层法院服务两年的经历以及在市检察院工作的见闻,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对法官、检察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的进步催促着司法体制改革向前发展。同时,他鼓励同学们要勇敢面对未来,尝试每一次挑战,把握每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深入实践,不断学习。
与廖宇杰学长不同的是,杜苏学姐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习经历不断地找寻自己的爱好,打牢专业基础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与会嘉宾还积极、耐心地与同学们展开广泛交流。有同学提出,在作为志愿者接受当事人法律咨询时,往往会发现学得太少,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此,陆而启老师勉励同学们要勇敢直面自己的不足,借助法律援助这个平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神法律修养。与此同时,与会嘉宾还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感悟。
两个小时的沙龙活动在充满正能量的掌声中结束,留给每一位同学的是更加深刻的思考。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应更加坚定法治梦想,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捍卫弱者的权利,用最真诚的心服务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更少的人陷入权益无从救济的困境,让法律成为每一位公民的守护神。
沙龙活动后,法援中心将启动“12·4”法制宣传月系列活动,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深化广大师生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认识。
(法学院 赖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