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8月4日,由校团委、管理学院党委重点支持的“桃源之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9人在辅导员揭上锋老师的带领下,再赴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石山村社会实践。这是继2012年7月以管理学院旅游系魏敏教授为主的暑期实践团队调研之后,更进一步的课题实践。本次社会实践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峰老师,厦门市旅游局局长助理、管理学院旅游系魏敏教授担任指导老师。
柘荣县乍洋乡海拔470米,地处柘荣第二大洋石山洋,距柘荣县城21公里。该村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绿竹成林,茶叶成片,有“十里翠竹、万担茶乡”之美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于资金匮乏,交通落后,石山村仍然“躲在深闺人未识”。继厦门大学李祥老师担任石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后,石山村从此厦大结下不解之缘。管理学院旅游系魏敏教授、黄海玉副教授带着课题组学生经过实地勘察,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摸清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历史与文化,历时1年零3个月,形成了详尽的《柘荣县乍洋乡石山洋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为该村量身制作“石山洋世外桃源生态观光农业旅游规划图”和“环石山洋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实践队此行调研的目的是为该村农业观光旅游项目进行产品设计及营销推广,让更多外地人了解石山村不为所知的“桃源文化”,这次社会实践受到县、乡、村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7月31日,在柘荣县团县委副书记金允炎的带领下,实践队8名同学和揭上锋老师一起来到柘荣县旅游局走访,调研,受到柘荣县旅游局局长庄秀敏女士的亲自接待,庄局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与实践队员们进行了长达90分钟的沟通,交流。庄局长高度赞扬了去年魏教授团队的调研成果,充分肯定了报告的价值,并对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传承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于旅游系赵改丽等同学的提问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同时建议实践队本次调研要基于县情,立足实际,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做好文章,做大文章,大力宣传柘荣,宣传石山村,实现游客和当地的双赢,实现柘荣老百姓的中国梦。
8月1日,旅游局彭丽华和实践队师生一起一起顶着烈日,驱车前往正待开发的原生态草场鸳鸯头参观。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在跋涉几公里,终于找到一农家吃饭,受到农家的热情款待。当队员们要参照当地市场价给农家付钱时,农家坚决不同意,只象征性的收了一点钱。同学们纷纷感慨,鸳鸯头草场的景色很美,比草场更美的是这里朴实的山民。
2日,在乍洋乡组织委员林华、石山村主任陶乃建带领下,实践队师生考察了石山村开发较为成熟的“九龙井”景区,实地了解了“九龙井”景区的经营现状、人员构成、景区建设等情况,凑巧的是,路上碰到清华大学的三位博士生来此处社会实践,于是两支队伍一同参观,分享所见所闻。走出景区,实践队师生一行参观了由魏敏教授规划的千亩高优现代化农业示范园。这个由京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示范园,领头的是聪明能干的农家妇女林翠花,林翠花女士如数家珍般的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示范园。在示范园里,同学们第一次见到了珍贵的花梨木,药用价值极高的铁皮石斛以及赫赫有名的鄂西红豆杉,第一次零距离地观察到了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栽培过程,第一次离开书本感受到生态茶园示范园、葡萄采摘园、青菜采摘园等各具特色的农业示范园是如何在同一规划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当天下午,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峰老师和魏敏教授风尘仆仆的从厦门赶来,给实践队员们以行动指导和莫大关怀,并和实践队员们在乡政府门前合影,让实践队师生备受鼓舞。
次日,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峰老师和魏敏教授到在乍洋乡乡长张巧玲女士等人的陪同下,和实践队员们一起了解乍洋乡对石山村建设的发展意见。张乡长自豪地表示,经过她和班子成员的努力,目前石山村的建设沿着魏老师团队的规划思想,各种建设正有条不紊的进行,她相信终有一天,石山村的农业观光旅游一定会发展起来。张乡长表示,驻村的第一书记李祥下半年就挂职期满,人虽即将离开石山,却留下梦想的种子,感谢厦大对石山村,对乍洋乡的支持。
在了解间隙,实践队员们还参观了柘荣县盟盛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的六合农庄。六合农庄作为当地人自己投资建设的农庄,已经初具规模并具备了相当的接待能力,服务也很热情周到,实践队员不禁感慨,农民的服务意识上来了,实现农民的梦想还会远吗?
4日,“桃源之梦”实践队对柘荣县的“拳头”景点东狮山再次进行深入的调研,从景区定位、客源构成等与石山村“九龙井”景区进行对比讨论,如何将两个景区的客源统一起来。
实践队所以命名为“桃源之梦”,是因为“桃源”寓意石山村环境优美,为“世外桃源”,而“梦”则为石山村干部群众对发展的期待,对幸福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那或许就是他们的“中国梦”。通过派驻干部挂职,学生实践,我们一步一步实践着厦大“顶天立地”战略,正如管理学院曾经优秀的支教队员叶楠所说“把梦留住”。
(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