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膜是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的,耐热性比较差,平时在家可要注意不要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哦!”厦门大学材料学院2012级研究生林彩凤正在火车上为乘客热心地讲解着生活中的材料知识,坐在一旁的上海老婆婆听得津津有味。此时是6月30日的傍晚,这辆飞驰的列车正载着厦门大学材料学院赴常熟实践队一行,由厦门赶往常熟市支塘镇。
实践队由来自材料学院本硕博5个年级的12位学生组成,材料学院副教授姜源和党务秘书杜超担任带队指导老师。在厦门大学派驻常熟市支塘镇科技副镇长胡晓兰副教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实践队将围绕“造好材料,筑中国梦”的主题,通过实地走访、参观实习、调研座谈等形式,下基层、进工厂,深入一线进行实践。
要做村民友 不做村民“官”
7月1日一早,队员们身着统一的队服,抵达支塘镇政府企业服务中心。副镇长褚卫东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师生并和大家座谈,座谈会由胡晓兰主持。首先,褚卫东就常熟市及支塘镇的文化特色、产业结构、工业产值等基本情况,为队员们做了简介。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据、一位位各行各业的精英,让大家领略了常熟市“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城市精神。
随后,队员们与6位扎根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围绕“中国梦、基层梦”展开主题交流。蒋巷村大学生村官毛瑜,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十八大精神”的感悟,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准则等三个方面,结合工作经历做了入情入理的阐述。大家都颇有感触,争相发言,分别就“大学生村官能为基层工作带来什么”、“职业规划与本职工作”、“投身基层工作的心得”、“社会实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等多个话题畅所欲言。来自江苏的队员武凯华更是结合自身体会,对苏南和苏北的经济发展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与大学生村官探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身为党务秘书的杜超首先祝各位党员节日快乐,对各位扎根基层的村官表示感谢,并由衷赞赏他们“要做村民友、不做村民官”的精神。最后,他还就基层党建工作与村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党员带头人 农村新天地
下午1时许,大家马不停蹄地赶赴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文明村——蒋巷村进行实地考察。队伍跟随讲解员参观了蒋巷村建设成熟的党员教育实践基地、生态园、工业园、农业试验田、民俗街等。在村支部会议室,全体队员观看了纪录片“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常德盛”。常德盛是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他带领一个人口仅有八百余人的村子,40余年如一日艰苦创业、共同致富,使蒋巷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积贫积弱的贫困村发展为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园、文明新村。
常德盛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精神境界,富而思进、永不止步的人生追求,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崇高品德,深深地感染了实践队师生。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姜源博士,被常德盛作为一名党员所迸发出的斗志和精神所打动,他激动地说“我也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当晚,他就向实践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杜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杜超把随身携带的新党章送给他学习。
共造好材料 同筑中国梦
紧接着,大家又赶到了支塘镇工业园区,分别走访了常熟市银洋陶瓷器件有限公司、江苏常盛管业有限公司、常熟市佳成涂层钢板有限公司等材料类企业。在企业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实践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并参观了生产车间、检测中心和办公区域,为接下来在企业的实习实践打好基础。此外,在胡晓兰的积极沟通下,企业将专设企业导师对队员们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
一天的活动紧张而充实,队员们收获颇丰。但这只是他们践行“材料梦”的开端,接下来,队员们将深入工厂车间,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把材料人的梦想踏实地烙印在社会实践的每一刻。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赴常熟实践队 任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