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2年厦门大学首届“成长心连心”大学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后,材料学院于今年6月21至23日再度牵手“成长心连心”项目组,用心传递爱,用爱助力成长。本届大型公益活动——“成长心连心”大学版由人本教练研究中心获版权管理、各界热心公益的社团共同参与承办,旨在提升中国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与领导能力。
本届“成长心连心”大学版活动由78名海内外大学生学员共同参与,通过连续三天的体验式培训,重新认识自己,改变固有思想,开放积极心态,学会协作,学会感恩,进一步提升自我素质,收获新成长,创造新人生。
换一种心态换一种人生让成长沐浴微笑与阳光
当训练教室的大门打开时,舒缓的音乐声响起,14名义工整齐地站在门口,随着音乐节奏掌声欢迎大学生的到来,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为大学生们带来第一份阳光与祝福。“初次进门感觉气场非常好,氛围非常棒,他们用掌声和笑容塑造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欢迎模式,迅速带起同学们积极向上的心态,看到他们心情也能快乐起来!”09级本科生吕淼称赞道。义工苏培培也表示:“我们要用笑容去迎接大家,影响大家,用微笑打开学员们每一天的新生活。”
来自北京的专业教练潘昕老师便为同学们带来一堂深刻的演说。他认真剖析人本概念,联系社会实际谈及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重要性,深入浅出信念、行为、成果间的相互关系,鼓励同学们使用“一定要”而不是“希望”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要为偷懒找借口。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一对一分享自己的“被迫”经历,让同学们逆向思维思考“被迫”问题:“如果你不被迫做某事,那会导致什么悲惨的后果?”层层思考步步推导出的后果让同学们纷纷感叹:“我宁愿被迫做事,只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化被迫为主动,进而换取一种更加积极的人生。”
何必非要输与赢?学会双赢打造健康成长
“成长心连心”全程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作为活动的基础模式,它有别于传统游戏,以自我学习而非以胜过他人为目标。第一个夜晚,同学们完全改变了原有的输赢观念,真正学会了双赢。在AB球游戏开始前,潘昕老师重复了三遍游戏目的:“游戏的目的就是赢,赢的方法是获取最大正分。”AB两组同学抱着有赢必有输的原有观念,将对方视为敌对角色,拼命抢夺对方气球,甚至不惜余力推倒对方、挤爆气球令对方犯规丢分。第一轮游戏在一片混乱嘈杂声中结束,大家纷纷出谋献策:“大家要少犯规失分,多让对方失分!”可想而知,双方在第二轮游戏中继续展开混战,裁判在游戏中不断宣布两组的犯规扣分,加分却极少听闻。直至第二轮结束,才有部分同学幡然醒悟:“我们两组要合作!我们的目的是赢,并不是自己小组赢,获得最大正分是两组加和的最大正分啊!”这时,同学们才知道自己掉入了教练的圈套,明白了教练的意图。最后,在第三轮的游戏中,同学们通力合作,不分敌我,相互传球,才使扣分降至最低。
“在人生中,并不是非赢即输,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得到成功,成为了别人路上的绊脚石,或是不愿给别人机会,但是,最终结果却恰得其反,弄得两败俱伤。更多时候,我们是可以得到彼此双赢的局面,在互相帮助中成长,成功。”同学们安静地听着潘昕教练意味深长的话,回忆着昔日与同学、朋友间生活的点点滴滴,反省自身,更新自我观念,收获一份新成长。
黑暗之路我不怕只因路上有你陪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当教学场地一片黑暗,当你被蒙上了双眼,当前方之路未卜,当前行之路障碍重重,却始终有一双手紧握着你,温暖着你,陪你一路走过风雨路,那份信任、那份感激要有多厚重?活动第二日,“黑屋前行”让学员们永生难忘,游戏以两人一组,一人戴上眼罩,一人在身边陪伴引导,游戏中途互换角色,全程只允许使用肢体语言,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场地内用桌椅摆出许多障碍,或需要钻洞或需要爬高,稍不留神还有一脚踩空,摔翻在地的危险,但是,每一位看不见的学员都十分信任身边的伙伴,每一位引导的学员都耐心牵引,当脱下眼罩的那一刻,双方紧紧相拥,各有说不尽的感激之情。
游戏结束后,想要上台分享感动的同学排起了长龙,每位同学对同伴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是个很胆小的女生,初次进场十分害怕,但是黄佳芮姐姐的手始终紧紧地抓着我,牵引着我,甚至在我钻桌子的时候也陪我一起钻,一直没有离开我,她的手让我感觉好温暖,我要谢谢她!”“我很感谢我的同伴,因为他让我在这次游戏中安稳顺利地度过,并没有受到任何伤!”……
黑暗中,同伴是你前行的灯;无助时,同伴是你哭泣的肩膀。因为同伴,因为朋友,风雨之路变得不再崎岖,不再泥泞。学员们在“黑屋旅行”中学会了信任,学会了珍惜,78名学员在黑暗中心连心,共同走出一条充满爱与阳光的路。
齐心协力心连心团结互助共成长
“1!2!3!1!2!3!……”当整齐洪亮的数数声在训练室里回荡时,当所有学员们都为队友加油而喊得声嘶力竭、声音沙哑时,一根细细的长绳将78位同学的心紧紧地栓在了一起。活动第二日下午,所有学员挑战既简单又复杂的任务:跳长绳且一个人都不能落下。原以为这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大家自信地承诺教练两个半小时内能够完成。然而,在计时开始后却问题频发,先是摇绳的同学不能及时交换绳棒,接着是部分同学总是绊绳,半小时内,跳绳总数一直无法突破两位数,而首当其冲的义工已跳得满身大汗,气喘吁吁,同学们看着也着急万分。队长何瑞文紧集召集大家商讨对策后,拿着话筒不断为大家鼓舞士气:“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要大家努力一定可以的!”10级本科生夏慧杰甚至变身DJ扯着大嗓门为大家加油助威,瞬间整场士气大振,同学们从颓靡的状态转为亢奋状态,各个精神抖擞,认真应战。甚至当几名总是绊绳的同学数次在胜利的紧要关头失误时,同学们也丝毫不责怪,反而给予更大的加油声,更卖力的掌声。果不其然,跳绳数目开始不断上升,最终大家以两小时三十六分的成绩完成任务。
在裁判宣布任务完成后,全体同学都激动得又跳又叫,互相拥抱庆贺,还将辛苦摇绳的几位男生围在中央,纷纷上前握手拥抱表示真诚的感谢。男生们甚至将满身大汗、劳苦功高的义工黄剑波甩入空中以表示感激之情。
激动中,叫喊中,欢乐中,兴奋中,同学们心心相连,真切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每一名学员都是这个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大家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在团结中收获了不一样的新体验,新成长。
为每一份付出感恩为每一份爱感恩
“孩子,当你三岁的时候,你问我那是什么,我说那是麻雀,然后你又问那是什么,我说那是麻雀,就这样,你问了20遍,我也回答了你20遍,那是麻雀。”活动第二晚,当同学们观看此段视频时,父亲的日记内容发人深省。
我也曾对关心我的母亲发过脾气,只因为她在我复习的时候打电话给我,让我感觉烦。”11级本科生马东新愧疚地表示。为了感恩对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情,同学们执笔在彩色纸张上写满了对父母的爱与感动,愧疚与祝福。当晚,学员们还打电话给父母,只为道一句:“谢谢你,我爱你。”
活动最后,当获悉始终陪伴着大家的14名义工为了该次“成长心连心”到处奔波劳累、募捐筹资,为了更好地培训大家提前训练了三个月,为了召集更多大学生参与活动而被保安赶出校门,但他们却始终毫无怨言,不离不弃地三天全程陪伴,在场的许多大学生学员们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大家与义工紧紧相拥,向他们表达着爱与祝福。
历时三天的“成长心连心”在欢笑与泪水中结束,在砥砺与成长中结束,78名学员们通过在学习中体验、分享、感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学会沟通,学会处理自己同他人的关系;通过与成功企业家、资深教练培训师的面对面沟通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为进入职场,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让自己学会关爱和付出,主动承担起自己作为当代青年的义务和责任,进而涅槃成长为更加成熟,更加负责任的自己。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青年宣传中心 曾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