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第十一期“关注外来员工子弟阳光小队系列活动”在厦门市文安小学顺利举行。此次活动以“探究桥文化,体味龙之韵”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国桥文化,并通过手工制作体验造桥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伴着早春的气息,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又开始了一场播撒爱心的阳光志愿活动。23日上午,阳光小队怀着热情与期待来到了文安小学一年(2)班。首先,由队员给同学们介绍着中国四大名桥,面对小朋友们古灵精怪的问题,志愿者们都带着微笑耐心地进行讲解。很快,小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感染了大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了问题抢答环节,很多问题都让队员们抓耳挠腮,而小朋友们边听课边认真记笔记。这些稍显稚嫩的笔记包含着孩子们对阳光小队的期待与认真,让大家感动不已。
最热闹的要属动手环节,本期将全体学生分成拱桥组、公铁两用桥组、斜拉桥组及廊桥组。动手环节热闹非凡,每组的成员们不仅努力发挥创意,还不忘记给其他组出谋划策。认真细心的廊桥组还给桥周围配景,桥两旁的彩旗在小桥流水兰舟的恬淡氛围中随风飘扬;诙谐调皮的斜拉桥组给他们的桥取了一个很时尚的名字——文安Style……最后,在志愿者们的评定中,“小小领导”、“答题小霸王”、“细心天使”、“热心天使”等荣誉很快出炉啦!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队员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不知不觉中,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阳光小队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这三年,从青涩走到成熟,阳光小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满腔的热情陪伴文安小学的孩子们一同走过了三年欢乐的时光,一同欢笑,一起成长。虽然阳光小队的历史只有三年,但是其中的坚持与付出不容忽视。每一届的学生干部都承担着成功举办阳光小队活动的责任,他们靠着爱心与毅力克服疲倦和苦恼,努力坚持并把阳光小队越做越好,宣传力度也越来越大。每期活动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过程,不同的感受,但是都充满了同样的欢乐与的感动。
从活动参与者到活动策划者,从第一期参观万石植物园到第二期认识趣味植物,从第三期走近高楼大厦到第四期唱响感恩的心,从前期的物资准备到途中的坎坷颠簸,从现场的热情高涨到后期的总结感悟……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真真切切的感动,都成了学生心中的一份骄傲,一种责任与一份信念。“我想要一台mp3,我很喜欢音乐,他能让我快乐,但是家里只有一台收音机,晚上听音乐的时候就会打扰到爸爸妈妈;我想要一只小仓鼠,我不在家的时候它就能陪妈妈跟外婆玩了;我想要一块电子表,这样我就能在周末打完球后准时回家,不让爸爸担心了……”这些简单的愿望,最原始的纯真,都让志愿者们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内心。队员们通过相处发现,孩子们有着比同龄人更成熟的思考,言语之中就体现了家庭与亲情在他们心中的份量。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讲,家是一个有着神圣意义的词汇。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们带去了欢笑与力量,让他们感受到最诚挚的爱心与温暖。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探寻,十一期的阳光小队活动的举办已经让阳光小队的活动步入成熟了。对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来讲,阳光小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践行基地,也不只是一次支部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它更是与孩子们一道沟通的桥梁,是一条早已系牢在两方心端的丝带。三年以来,参加第一期阳光小队活动的成员,大多数已经成为班级党支部、团支部,学院学生会的主干力量,借由阳光小队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动,例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厦门市残障人士帮扶志愿者,点点滴滴传承学院爱与奉献的精神。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等活动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用自己的方法谱写出属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的篇章。爱在阳光下,爱在你我心中。
(建筑与土木工程 高雅丽 黄晓桐 张胜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