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第十四届高交会上,我校重点展示的多功能立体式城市污水综合处理与回用系统、文昌鱼模式化与增养殖技术等项目备受瞩目。11月17日,高交会开幕的第二天上午,我校副校长金能明在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黄木印等人的陪同下亲临深圳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视察了滨海湿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我校科技处副处长周涵韬、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书记沈小平和湿地部重室深圳研发中心执行主任熊小京等陪同视察。
金能明副校长首先视察了产业园的污水处理设施。据熊小京介绍,城市污水在设施中经混凝沉淀、生物滤池生化、重金属回收与潜流式人工景观湿地等处理过程,水中的有机质,氮磷和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被充分去除,设施出水可作为中水浇灌绿地花草水或冲厕,该项目成果是集污染物去除,污水再生与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污水净化系统,目前正处于市场化推广阶段。金能明副校长非常关注该项目的推广工作,提出要让设施保持持续运行状态,首先要服务于产业园区下水处理,同时通过制作缩略版的设置模型,以此向社会展示其应有的功效,让投资者看中这一绿色、环保技术,加快该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随后,金能明来到滨海湿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深圳市龙科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跃明(现任深圳研究院海洋生物技术中心执行主任)为我们介绍了本届高交会重点推介的项目之一“文昌鱼模式化与增养殖技术”。曹跃明告诉我们文昌鱼不仅是研究脊椎动物器官起源、胚胎发育、疾病发生等分子机制的理想模型,而且是规模化人工增殖是缓解文昌鱼生存压力和使文昌鱼重回餐桌的途径之一。之后,在曹跃明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位于南奥东涌的龙科源水产养殖场。东涌具有优质的海水,具备适于文昌鱼繁殖的良好条件,曹董所采用的饥饿养殖法,使养殖区接近野生环境条件,文昌鱼在这里繁殖非常适合,这里不仅是文昌鱼繁殖基地,也是厦门大学最有特色的产、学、研实验基地。金能明仔细检查了文昌鱼的生长发育、生活环境以及单胞藻的养殖情况,对文昌鱼模式化和增养殖技术课题组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他表示,目前市场对文昌鱼的强烈需求仍然存在,文昌鱼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开展文昌鱼大规模人工养殖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环境与生态学院)
编辑:刘盼、钟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