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厦门大学第九届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福建省第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选拔赛在本部自钦楼二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本次竞赛由厦门大学教务处、厦门大学团委、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主办。比赛在全校范围内得到同学们热烈响应,有来自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嘉庚学院、材料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共计63支参赛队伍报名参赛并提交作品。继上周六在漳州校区举行了非专业比赛后,当天有11支队伍参赛队伍参加了专业组决赛。厦门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雷鹰教授、土木工程系主任王东东教授、土木工程系李少泉教授、基建处副处长、土木工程系张鹏程副教授,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宋雨副教授等多位专家组成了评委会,林树枝教授担任评委会主席。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理、厦门大学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陈怀锋、党委副书记黄明伟出席了本次大赛。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纸质扶壁式挡土墙结构设计”,来自全校各院系的参赛选手经过一个月的前期准备,对自己的模型进行多次试验后以最完美的状态接受比赛的考验。比赛分为四个环节——结构模型设计、结构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结构模型现场加载试验。评委会根据各环节选手们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最后评选出此次大赛的获奖队伍。
赛前由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副院长雷鹰教授致辞,紧接着评委会主席林树枝教授宣布比赛正式开始。每组队伍首先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介绍,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构思、模型制作的原理,制作过程中的思考过程,以及模型的演变。介绍环节结束后便是模型加载环节,这也是整个比赛最为关键的环节。参赛选手制作的模型必须在主办方提供的后壁、两个Y方向长度20mm的侧翼与自己模型的围墙部分所围成的空间中盛装40kg的钢珠,每件参赛模型只有1次加载机会。加载完成后,必须持荷30秒以上方能认定为加载成功。加载过程紧张而刺激,全场的空气都为之凝结静止,成功与失败就在一霎那间,无论是参赛者还是现场观众都屏气凝神注视着加载的每个细节,一瞬间,掌声抑或惋惜声总能毫无保留地撕破现场的宁静。诚然,比赛总有胜利与失败,但每一组的参赛者都应该得到喝彩。
比赛结束后,林树枝教授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总结。他首先表达了对本次大赛得到同学们的热情参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他也被同学们的专业精神及的严谨态度所深深感动,他希望大家通过比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接下来他重点分析了几支参赛队伍的作品,指出他们各自的特点、点评其加载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他指出失败的队伍所忽略的细节,对于某些队伍设计上的巧妙之处表示认同。最后他宣布了获奖队伍的名单,并由当场嘉宾与评委为获奖队伍颁奖,本次大赛的获奖队伍分别是:一等奖壹贰零队,二等奖一十八队,三等奖KKL队和强墙三人行队。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壹贰零队的作品重量仅有惊人的78克。
校团委陈怀锋副书记在赛后做简要讲话,他对参赛选手在竞赛中所展现的创造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表示赞赏和鼓励,他说,长期以来校团委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竞赛,表示今后将会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一道继续支持各学院举办有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活动,并衷心祝愿厦门大学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越办越好。
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深感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象牙塔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参加此次比赛,同学们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生活,更重要的是利用比赛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案例。在对模型的推敲过程中,同学们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陈震宇、刘建敏)
编辑:刘盼、钟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