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召开师德师风表彰大会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9日 来源:

为贯彻落实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大会精神,大力宣传模范教师,抓好典型示范,完善激励机制,1月14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Ⅱ馆122报告厅隆重召开师德师风表彰大会。中科院院士唐崇惕,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在职教职工,以及特邀代表共17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小平主持。

会上,副院长陈小麟宣读《生命科学学院关于表彰李少伟等10位教师荣获“林学明奖”和尤涵等10位教师获“汪德耀奖”的决定》,号召全院教职工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学风,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院党委书记刘梅,院长林圣彩,副院长陈小麟、严重玲、宋思扬为获奖的20名优秀教职工颁发奖状,并合影留念,希望全体教职工再接再厉,为学院“十二五”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科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大力弘扬厦门大学“四种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找准四个着力点,使师德师风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带动了良好的院风学风,保障了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着力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学院以二级党校为主阵地,大力开展政治理论和形势与政策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年度教职工表彰会、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座谈会为载体,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现优秀教师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坚持“培引并重”,推进“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2008年以来,引进了7名海外高端人才,选派17名青年教师赴国外研修访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着力打造教师言传身教的育人平台。学院在校内较早成立了老教授听课指导小组,老教授们每学期深入课堂参与听课16场,并开展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活动,老教授言传身教、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使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教学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组织开展“科学与人生——知名教授进校区”系列活动,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前往漳州校区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领略生命科学的奥妙与风采,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平台,发挥专业教师及辅导员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依托专业优势,持续推进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如动物标本馆讲解员、“骄阳行动”、绿野协会等。

三是着力构建和谐的学院文化。学院积极构建突显学院特色,传承历史积淀,体现时代精神,以“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学院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文化活动,使广大师生员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如构建了以年度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为代表的学术文化,为教师提供相互了解、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科研的发展和创新团队的建设,2010年,“周五学术讲座”和“资源与生态学知名学者讲座系列”举办了25场,成为学院的重要学术品牌;构建了以年度学风表彰大会为代表的学风文化,表彰优秀学生集体和个人,营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互相帮助、相互竞争的浓厚学习风气,并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双班主任制,大力推进学风建设。

四是着力健全体制机制。学院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严格师德师风的考核管理。2009年,学院出台了《生命科学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培训和竞争机制,完善新教师聘用制度,把政治素质、思想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加强新进教师上岗前的试讲培训,组织开展年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增强教师的危机感,激励教师自觉增强敬业精神,规范自身的师德行为;积极构建科学有效、可操作强的师德师风评价和监督机制,形成教学相长、师生双赢的良性循环。

在良好师德师风的带动下,“十一五”以来,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也获得了诸多荣誉。集体的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福建省五一先锋岗一次,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一次,厦门市文明学校两次。个人的有: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两人,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一人,中国侨联科技创新人才奖一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一人,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标兵)一人,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一人,福建省高校优秀辅导员一人,福建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一人,福建省优秀教师两人,厦门市优秀教师一人。

(生命科学学院 薛志平)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