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能源研究院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刘运权教授的课题组几个月的辛勤工作与努力。12月22日中午,厦门大学首套“1kg/h生物质连续快速热解装置”成功运行。该装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厦门大学生物质热化学转化领域研究达到我国最先进水平。
在试验中,生物质连续快速热解装置全部采用废弃锯末为原材料。该装置从进料开始至结束总共持续2.5小时,制得了合格的生物油,并副产生物炭和可燃性气体。经过初步测算生物油产率约60%,生物炭产率约20%,该装置设计先进、合理,采用高度自动化控制,操作者只需坐在计算机屏幕前,就能轻松地调整参数和控制反应。此外,在试验过程中装置运行平稳,没有任何堵塞和不正常现象发生。
今后,刘运权教授将依托该装置进行生物质热解条件优化,以及开展催化热解和生物油提质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比如车用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研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产业化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刘运权教授为国际知名的新能源科学家,曾在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雪佛龙(Chevron)石油公司担任高级研发经理,长期致力于氢能、生物质能源和其它可替代能源的研究与开发。2010年8月刘运权教授受聘于厦门大学,担任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刘教授曾获中国旅美专家协会杰出专业人士奖(2007年);北美华人创业协会杰出华人新能源科学家奖(2009年)。并担任美国化学会“可替代能源与持续发展”分会2008年度共同主席,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美国化学会和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等学术职务。
(能源研究院)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