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漳州校区保卫办坚持把服务师生员工、保障校园平安和谐作为“创先争优”的具体目标,坚持把“随时倾听、随时服务”作为“创先争优”的行动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
立足本职 全心全意服务师生
校区保卫办正式员工12人,全部是党员,与校卫队和保安队一起,肩负着漳州校区和嘉庚学院的交通、治安、消防、政保、城监等重任。随着校区基建规模的扩大,校区学生的增多,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但他们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挑起重担,以每日的辛勤劳动诠释共产党人先锋模范作用的含义。
学期伊始的迎新工作,对保卫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据初步统计,迎新期间漳州校区和嘉庚学院进出车辆约有六千余辆,进出人员达上万人之多。车辆稍没停好,就可能引发校园大堵塞。为了确保校区交通和治安万无一失,还在暑假期间,保卫办主任雷德安就已经多次组织对校区进行实地勘察,反复商讨迎新的安全保卫方案,安排好相关的人员、设备和设施。迎新期间,雷德安更是亲自坐镇迎新现场。疏导交通、帮助家长、解决突发事件……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2点的连续工作,他一刻都没停歇。在他的带动下,保卫办其他人员也坚守岗位,校区门卫声音嘶哑了还在努力引导车辆进出,停车场上的人员更是被毒辣太阳烤得脱了皮……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2010级新生顺利入校,“零发案、零事故、零投诉”是校区师生和家属对他们最好的肯定。
嘉庚学院迎新工作刚刚结束,保卫办人员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接到了预防台风的通知。接到通知时,还在校区的同志二话不说继续留守,已经回厦门的同志则连夜赶了回来。大家鼓足精神,毫无怨言,积极投入到防范台风工作中去。大家发扬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顶着狂风大雨设置路障,检查校园排出安全隐患。台风一过,立即组织人员整理校园、疏通道路。加上迎新工作的通宵值班,许多同志已有近十天没有着家,而这在保卫办却很经常。于是,一些同志索性带上全家老小,把家安在校区附近的村庄,以便第一时间解决突发事件。因为“反应快速、处置得当”,保卫办的工作得到了校区师生认可。
主动作为 创造性开展工作
为了更好地维护校园平安稳定,保卫办努力在创新工作思路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执行力,增强主动性,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切切实实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
消防安全是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平日里,保卫办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管理,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保卫办坚持创新宣传理念,充分利用宣传栏、讲座论坛、现场演练等载体,让防火防灾意识深入人心。现在在校区的公共场所和消防重点单位的消火栓箱、消防警报系统等消防设施上,消防安全标识随处可见。不久前,保卫办还与校区青年协会联合举办了新生安全知识竞赛,在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为了增强师生防火自救逃生能力,保卫办联合漳州开发区消防大队,组织模拟火场进行灭火、火场抢救伤员等演练培训。11月初至今,已先后在漳州校区五个学生园区和嘉庚学院,组织了7次灭火演练和连接水带培训,约有600人到现场参加。借助这些活动,消防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消防安全工作有声有色。
“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是保卫办的工作目标,也是支部的行动宗旨。“小绿”是校区师生们对公用自行车的昵称。今年暑假,校区管委会统一将“无主”自行车收集、整理,漆成绿色,变成学生校内的公用自行车。在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原先的交通协管员承担起了公用自行车的管理任务。校区现有“小绿”700余辆,由于自由使用,自行车乱停放、故障车继续使用、骑车载人等现象时有发生。漳州校区占地两千多亩,校卫队从南到北巡逻一圈至少需要2-3个小时。如若遇上散落的“小绿”,还要进行分类,用人力将坏车搬运至故障车维修处。而他们还承担着整理校内其他15300余辆的自行车,协助校内交通设施的安置和维护,在上下课等重要时间阶段指挥疏导交通等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已经累习惯了,能给师生方便,就感觉自己的付出值!”一位协管员边整理自行车边说。
完善制度 打造素质过硬队伍
校区保卫办工作纷繁复杂,每一项都至多至细,如何才能面面俱到、有所作为?保卫办主任雷德安特别强调了“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的校园环境对保卫队员要求更严的同时,也要求管理制度更细。”雷德安说。“为此,保卫办建立起‘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即‘一项制度(轮岗制)’和‘每天一次交接班会’、‘每周一次体能训练’、‘每周一次业务学习’。”
由于工作繁重,遇上节假日或特殊节点,工作任务更是倍增,人手紧张的情况时常出现。正因如此,轮岗制显得尤为必要。初到保卫办的新人必须经过各个岗位轮岗后,才能结合自身实际和部门需要,最后确定自己工作岗位。通过长时间的训练积累,每个保卫人员都成了又红又专的“多面手”。一旦遇上突发事件,人手不够,本部门就可迅速调集力量,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每周周一到周五早上九点的“交接班会”则是部门成员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前天值班人员受理事件及处置情况,有哪些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开展,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短短几分钟的“交接班会”,既为大家理清工作思路,又明确各自工作重点,有效提高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无论工作任务多么繁重,校区保卫办都会在星期五下午组织保卫办人员进行体能训练和业务学习。体能训练除了诸如跑步、跳远、铅球等常规体育项目外,还会有一些团队合作项目,并被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五十几岁的老张是队里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他认为这样的训练十分必要,而考核标准考虑到了年龄、岗位等因素考也十分合理。“比如保安工作,要求定点执勤,“短跑”练就的爆发力就能防备万一。巡逻工作,要求长距离行走,考核“长跑”也是情理之中。”他说,“大家互相鼓劲,内心暖暖的!”业务学习则有时和体能锻炼简短结合,有时专门针对某一主题展开。从语言行为规范到大学生心理,学习内容丰富广泛,队员在相互学习中进步明显。
对保卫办人而言,“创先争优”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每一天每一个环节的保卫工作;也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集中体现在“随时倾听,随时服务”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在“比学习、比团结、比服务、比效能、比奉献”的氛围中,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共同践行着一个朴实而又崇高的承诺----“不仅把工作做完,而且要做好。”
(赖炜芳)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